《中醫詞典》解釋「回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回氣穴,經外穴名,出自《千金要方》。位於骶骨尖端,主治痔瘡、便血、大便不禁等症。艾炷灸3-7壯。

《千金要方》是唐代醫學家王冰所著的醫學著作,共10卷,收載方劑1500多首,被視為中國第一部較為完整的醫學百科全書。

骶骨是人體脊柱的最後一塊骨頭,位於腰椎和尾椎之間。回氣穴是經外穴,不屬於任何經絡,而是經醫家根據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的穴位。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主要表現為肛門部位疼痛、腫脹、出血等症狀。艾灸回氣穴可以有效緩解痔瘡、便血、大便不禁等症狀。

艾灸是一種中醫外治法,利用點燃的艾草葉子或花進行燻烤穴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艾灸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

艾灸回氣穴的方法是將艾條點燃後,放在回氣穴上,距離皮膚約3-5釐米,每次灸10-15分鐘,每天灸1-2次。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回氣穴有一定的禁忌症,如孕婦、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等不宜艾灸,建議諮詢醫生。

回氣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肛腸疾病。如果有痔瘡、便血、大便不禁等症狀,可以嘗試艾灸回氣穴,以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