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後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後下法是中藥學術語,指一種煎藥法。根據《本草綱目》的說法,後下藥指藥性猛烈或易耗其力、易變其性、易耗其氣、易散其味的藥物,當其它藥物快要煎好時才下,稍煎即可。這樣可以避免藥物煎煮過久而失去功效。

後下藥的煎藥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特定的藥物,例如氣味芳香的藥物,如薄荷、木通、藿香等,它們內含揮發油,煎煮過久會因有效成分揮發而失效。另外,性味猛烈的藥物如大黃、芒硝等容易耗其力,久煎易變其性的藥物如人參、黃芪等易變性,久煎易耗其氣的藥物如白朮、茯苓等易耗其氣,久煎易散其味的藥物如甘草、麥冬等易散其味。

在使用後下法煎藥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後下藥的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影響其他藥物的有效成分。其次,要先確保先煎好的藥物煎好後再下,以免影響後下藥的有效成分。此外,後下藥的煎煮時間應該盡量縮短,以免影響後下藥的有效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後下法並不是適用於所有藥物,使用時應該根據藥物的性質和煎煮時間的不同,選擇合適的煎藥方法,以充分發揮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