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喉痧正的》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喉痧正

《喉痧正》是清代曹心怡所著的一部專著,主要論述喉痧(即猩紅熱)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治療等。該文獻對喉痧病的認識已非常深刻,此外還附有一些治療方劑。喉痧正與現有的《中國醫學大成》(增註梅註版)有所不同之處。

喉痧(猩紅熱)

喉痧(又稱猩紅熱)是一種由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扁桃體腫大、猩紅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病因

喉痧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風熱、內傷飲食、情志不遂等。外感風熱指的是風邪入侵體內,與體內的熱邪相結合,引起喉痧。內傷飲食指的是飲食不節,食用過多肥甘厚味的食物,損傷脾胃功能,導致脾胃失調,進而引發喉痧。情志不遂則指的是心情不暢,肝氣鬱結,火邪上蒸,引起喉痧。

病機

喉痧的病機主要有風熱上攻、熱毒內蘊、氣血失調等。風熱上攻指的是風邪和熱邪上攻咽喉,導致咽喉腫痛、發熱、咽喉紅腫等症狀。熱毒內蘊指的是熱毒積聚在肺部,導致咽喉腫痛、發熱、咽喉紅腫等症狀。氣血失調指的是風熱邪氣的侵襲耗傷肺氣,使肺氣虛弱,氣血不調,進而引起咽喉腫痛、發熱、咽喉紅腫等症狀。

症狀

喉痧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熱、咽痛、扁桃體腫大、猩紅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發熱多為高燒,可達40℃以上。咽痛劇烈,吞嚥困難。扁桃體腫大多為雙側腫大,表面充血、水腫。猩紅熱皮疹多見於胸部、背部和四肢等部位,呈鮮紅色,周圍有脫屑。淋巴結腫大多見於頸部、腋下和腹股溝等部位。

診斷

診斷喉痧主要是根據臨床表現,如發熱、咽痛、扁桃體腫大、猩紅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治療

治療喉痧應以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利咽消腫為主。常用的方劑有銀翹散、牛黃解毒丸、大青龍湯等。

預防

預防喉痧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患者。在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羣密集的地方。一旦出現發熱、咽痛、扁桃體腫大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結語

《喉痧正》是一部具有重要臨床指導意義的中醫學著作,全面論述了喉痧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治療等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