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肝氣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肝氣盛,又稱為肝氣實,是中醫學上的名詞,指的是肝經邪氣盛實的證候。肝氣盛的證據包括善怒、頭眩、目赤、兩脅脹痛等症狀。《靈樞.淫邪發夢》提到:「肝氣盛,則夢怒。」《聖濟總錄》卷四十一中也有相關描述:「氣盛則為血有餘,故目赤,兩脅下痛引少腹,善怒,甚則氣逆頭眩,耳憒頰腫,皆肝實之證也。」肝氣盛可能導致肝火旺盛的情況。

肝氣盛的一些症狀包括:

  • 容易憤怒,情緒不穩定
  • 頭暈和目眩
  • 眼睛發紅
  • 兩側肋骨下方疼痛,並延伸到小腹
  • 耳鳴和麪部腫脹

治療肝氣盛的方法包括:

  • 飲食調理:增加疏肝解鬱和清肝明目的食物攝入,例如山藥、蓮子、百合、枸杞等。
  • 藥物治療:使用柴胡、白芍、丹參、鬱金等具有疏肝解鬱和清肝明目作用的中藥。
  • 針灸治療:通過針灸穴位進行疏肝解鬱和清肝明目。

預防肝氣盛的方法包括: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適量運動,增強身體素質。
  • 多攝取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
  • 戒煙限酒,避免對肝臟造成傷害。

肝氣盛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症,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