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腹中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腹中痛

腹中痛又稱腹痛,是指腹部出現疼痛的症狀。《中藏經》中的《論胃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記載了腹中痛的相關信息。

根據《中藏經》的記載,腹中痛的臨床表現包括以下症狀:

  1. 脈搏沉細
  2. 腹部顏色呈青色
  3. 腹部脹滿
  4. 小便呈赤色
  5. 大便呈黑色
  6. 舌苔白且滑
  7. 口苦
  8. 心煩
  9. 胸部感到滿悶
  10. 脅下疼痛
  11. 肩背疼痛
  12. 頸部僵硬
  13. 眼睛發暈
  14. 耳朵聽不清
  15. 鼻子堵塞
  16. 頭痛
  17. 有體溫升高
  18. 大量出汗
  19. 身體感到沉重
  20. 四肢無力
  21. 皮膚乾燥
  22. 頭髮乾枯焦黃
  23. 指甲乾裂
  24. 牙齒鬆動
  25. 骨節疼痛
  26. 筋脈拘急
  27. 肌肉乾瘦
  28. 呼吸急促
  29. 嗓音嘶啞
  30. 飲食不進
  31. 睡眠不安
  32. 心神不安
  33. 精氣衰竭
  34. 病情將至嚴重程度

腹中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食物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影響食物消化吸收,堆積成痰,阻滯中焦,使氣機不暢,從而引起腹中痛。

  2. 情志不遂:情緒壓力過大,肝氣容易鬱結,影響氣機運行,不暢時也會導致腹中痛。

  3. 外感寒邪:寒冷環境或寒氣入侵體內,尤其是脾胃,使中焦寒凝,氣機運行不暢,同樣會引起腹中痛。

  4. 內生濕熱:體內湧現濕熱之邪氣,積聚在中焦,阻滯氣機運行,也會誘發腹中痛。

  5. 蟲積腹中:腹中蟲蟲滋生並擾亂腸胃,造成氣機不暢,也是腹中痛的原因之一。

針對腹中痛的治療,主要從調理脾胃、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清熱利濕、驅蟲等方面來進行。常用的方藥有:

  1. 香砂六君子湯:由香附、砂仁、白朮、茯苓、甘草、人參、陳皮組成,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因脾胃虛弱、氣滯不通引起的腹中痛。

  2.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白芍、枳殼、香附、甘草、大棗組成,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因肝氣鬱結、氣滯不通引起的腹中痛。

  3. 大棗:由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組成,具有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於因脾胃虛弱、痰濕阻滯引起的腹中痛。

  4. 三仁湯:由杏仁、白蔻仁、厚朴、陳皮、甘草組成,具有宣肺化痰、理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因外感寒邪、肺氣失宣、痰凝中焦引起的腹中痛。

  5. 茵陳蒿湯:由茵陳蒿、大黃、梔子、黃芩、木香、甘草組成,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因內生濕熱、蘊結中焦引起的腹中痛。

  6. 烏梅丸:由烏梅、白朮、茯苓、甘草、大棗、木香、陳皮、半夏、生薑、大黃組成,具有健脾和胃、化痰散結、清熱利濕的作用,適用於因脾胃虛弱、痰濕阻滯、濕熱內蘊引起的腹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