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肛周生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肛周生癰,簡稱肛癰,是指肛門直腸周圍積聚熱毒,形成膿腫並潰爛的症狀。根據《靈樞.癰疽》的說法,肛癰被稱為 "銳疽";《瘡瘍經驗全書》則稱之為 "臟毒" 或 "穿襠發";《醫宗金鑒》將其分為 "坐馬癰"、"下馬癰" 和 "上馬癰" 等;而《外科正宗》則稱之為 "懸癰"。癰指的是堵塞。毒氣堵塞在人體內外都會形成癰。這裡討論的是指毒氣在肛門直腸周圍形成膿腫的情況,而其他部位周圍的瘡、疔瘡等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

肛周生癰的常見症狀有:

  1. 實熱蘊積肛周生癰:突然發病,肛周出現像桃李一樣的腫塊,紅腫疼痛,不耐按壓,迅速腫脹,多數在5-7天內成膿,自行破裂或切開後,膿液多稠厚、呈黃綠色,可能夾帶血液。伴隨發熱惡寒、大便祕結、小便短赤、口渴愛喝水、舌紅苔黃、脈滑數洪大等症狀。
  2. 虛熱結聚肛周生癰:起病緩慢,病程延長,肛周腫塊紅腫明顯,但疼痛較輕微,可能伴有輕微的低熱,大約需要10-30天才會成膿,自行破裂或切開後,膿液呈清淡的白色,呈稠稠的粥狀,可能夾帶敗絮狀物,瘡口平塌。伴隨潮熱盜汗、疲倦食量減少、勞嗽有咯血,脈搏細數無力等症狀。
  3. 寒邪凝滯肛周生癰:起病時間長達數年,肛周腫塊形成緩慢,不會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按壓時感覺堅硬如石頭。破裂後膿液呈類似污水的清淡顏色,不規則地流出。伴隨肢體感到寒冷、感到疲倦食量減少、氣短懶言、脈搏沉緊等症狀。

肛周生癰的鑒別分析:

  1. 實熱蘊積肛周生癰與虛熱結聚肛周生癰:實熱蘊積的癰通常是由於感染風火濕熱毒氣,過飲醇酒或進食油膩食物所引起的。其特點是:病情急劇,腫塊迅速腫脹高突,紅腫劇痛,成膿速度快。破裂後容易散開,膿液厚稠,呈黃綠色,且可能伴隨便祕、赤尿、發熱寒顫,舌紅苔黃,脈滑數洪大等症狀。初起時宜使用清瀉實熱毒氣的藥物,如宣散的內服藥如內消散、雙解復生散,外用藥可使用如意金黃散等,還可以進行艾灸治療。膿液未成形時應使用透膿散、託裡消毒散內服,外用太乙膏。一旦形成膿液,按壓時可以感覺到明顯的波動,就應該使用刀針技術切開排出膿液。 虛熱結聚的肛周生癰多是由於肺部疾病導致的長期下降,或過度激烈的性生活導致肝腎陰虧,思慮過多造成心脾受傷,導致熱毒結聚在肛門直腸周圍。其病情發展緩慢,瘍塊不高,皮膚紅腫不明顯,疼痛較輕微,發熱程度不高。膿液形成較慢,破裂後膿液清淡稀薄,顏色白濁,類似米粥或稀粥,瘡口平塌。伴隨著潮熱盜汗、疲倦食量減少、乾咳有咯血等症狀。治療上應該清熱解毒,固化肺腎。在膿液未完全形成時,可以使用託裡透膿散、內服託裡消毒散,外用太乙膏。膿液形成後,可以進行切開排膿,同時服用清骨散、知柏地黃丸等補養陰虛固本的藥物。

  2. 寒邪凝滯肛周生癰:多數是由於過度憂思損傷脾臟,性生活過度損傷腎臟,導致元陽受損,寒邪陰毒凝滯在肛門直腸周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