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四肢麻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四肢麻木又稱為四肢感覺喪失,無法感受到疼痛和癢癢的刺激。在《內經》和《金匱要略》中,麻木被歸類為痹和中風等疾病。《諸病源侯論》中提到,麻木的症狀是指皮膚感到癢癢,就像隔著衣服一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首次提出了麻木這個症狀的名字。朱丹溪說:“所謂麻和木,是因為不仁而分為兩種。”可以看出麻木和不仁是同義詞。本文的重點是討論四肢麻木,如果是半身麻木,則需要另外描述。

常見的麻木證候包括:

  1. 風寒入絡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疼痛,天冷或陰冷天氣加重,同時伴有惡寒、手腳發涼、腰膝痠痛,舌苔淡白潤滑,脈搏浮腫或緊縮。

  2. 氣血失榮四肢麻木:四肢麻木,抬舉無力,面色蒼白無華,同時伴有氣短心悸,頭暈失眠,健忘等症狀,舌苔淡紅,脈搏細弱。

  3. 氣滯血瘀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脹痛感,按摩後緩解,面色暗淡,嘴脣發紫,舌苔可能有紫色瘀斑,舌苔薄且乾燥,脈搏粗糙。

  4. 肝風內動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顫抖,並伴有頭暈、頭痛、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等症狀,舌質深色,舌苔薄少,脈搏有力。

  5. 風痰阻絡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癢癢感覺,可能還伴有不時的顫抖,同時伴有頭暈,肩背沉重,或者有噁心、痰多等症狀,舌質偏暗,舌苔薄而黏濕,脈搏緊張或滑潤。

  6. 濕熱阻塞四肢麻木:下肢麻木伴有灼熱疼痛感,患處觸摸會感覺熱,嚴重時會感覺兩腳像要踩在涼地上一樣,舌質暗淡,舌苔呈黃白而黏膩狀,脈搏緊張或數。

鑒別分析:

風寒入絡四肢麻木:這種情況是由於肌肉和筋絡疏鬆,遭受風寒入侵,造成氣血失調所致。發作時有明顯受寒史,但臨床表現可能會有風邪偏盛或寒邪偏盛的區別。風邪偏盛的情況下,麻木呈現遷移性,沒有固定的發作部位,可能還伴有輕微的口眼斜斜,脈搏多顯脹飄;寒邪偏盛的情況下,麻木伴有疼痛,發作部位是固定的,手足冰冷,寒意明顯,腰膝痠痛,脈搏弦緊。治療宜採用祛風護衛法,方劑可使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寒邪偏盛時,宜溫經散寒治療,方劑可使用當歸四逆湯。

氣血失榮四肢麻木:這種情況比較常見於過勞或者體力不當,也有可能是嘔吐、下痢造成脫水,或者是連續生育等原因所導致。氣血不足,肌肉麻木。在氣虛的情況下,面色蒼白,四肢虛弱,抬舉無力,伴有心慌氣短,脈搏虛弱,舌質淡紅;在血虛的情況下,面色無華,皮膚乾燥,伴有頭暈眼眩,失眠健忘,脈搏細弱或有快慢變化,舌質柔嫩紅色。這兩種情況的共同點是虛證,一種是氣虛,一種是血虛。

(Note: The above translation might not be per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