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言語錯亂」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語言錯亂,又稱錯語或語言顛倒,是一種症狀,指患者在神志恍惚或清醒的狀態下,語言出現前後顛倒或錯亂的情況。與譫語和狂證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譫語通常發生在高熱後且患者神志昏糊,而語言錯亂則是在無熱的情況下且患者神志恍惚或清醒。狂證則表現為罵詈不辨親疏,並出現棄衣登高狂越的現象,與單純的語言錯亂有所不同。本書計劃另外討論“發狂”和“譫語”這兩個症狀。

以下是常見的語言錯亂症狀及其證候:

  1. 心脾兩虧語言錯亂:表現為語言錯亂、面色無華、神倦肢軟、食慾不振、心悸健忘、失眠易驚、語聲低驚、舌淡脈細。

  2. 肝鬱氣結語言錯亂:表現為語言錯亂、情緒抑鬱、言辭簡短、胸悶脹悶、喜歎息,且時常易怒,舌苔薄,脈細弦。

  3. 瘀血擾心語言錯亂:此種症狀常伴隨經期不調、痛經等,或產後惡露過多,表現為語言錯亂,症狀通常呈週期性發作,舌質暗滯或有瘀點,脈澀。

  4. 痰濕內阻語言錯亂:表現為語言錯亂,或喃喃自語,神情呆滯,眩暈嘔吐,食慾不振,胸悶腹脹,舌苔白厚膩,舌體較胖,脈濡或滑。

以上是常見的語言錯亂症狀及其鑒別分析:

  • 心脾兩虧語言錯亂的證候主要表現在心脾氣血兩虛的症狀,治療宜調理心脾,補氣養血,可以選用歸脾湯等方劑。

  • 肝鬱氣結語言錯亂的證候主要表現在情緒抑鬱、胸悶太息、夜寐夢擾、易怒等,治療宜疏肝理氣,可以選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方劑。

  • 瘀血擾心語言錯亂的證候常伴隨經期及產後等,舌瘀、脈澀為辨證要點,治療宜活血化瘀,可以選用桃紅四物湯、桂枝茯苓丸等方劑。

  • 痰濕內阻語言錯亂的證候除語言錯亂外,還有眩暈嘔吐、食慾不振、胸悶腹脹、舌苔膩等症狀,治療上宜燥濕化痰,其中可使用石菖蒲湯等方劑。

以上是有關語言錯亂的症狀和證候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