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格致余論》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格致餘論是元代朱震亨所著的一本醫學著作,總共有41篇,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病證辨析、治法和對一些方劑的評述等。

朱震亨精研醫理,取“格物致知”之意爲本書命名。他認爲,要想成爲一名好醫生,必須要深入研究醫學理論,並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

朱震亨在本書中提出了“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醫理,並主張在治療上要重視滋陰降火、和血疏血、導痰行滯等方法。他還強調臨床上要觀察色、切脈問證,尤重脈診。

朱震亨創用的方劑如大補陰丸、瓊玉膏等,至今仍爲臨床常用效方。本書是朱震亨的代表作之一,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治病,須先明病源,然後可以立法施治。疾病的發生,有內因而生,有外因而生。內因即臟腑的氣血陰陽失調而生的病;外因即六淫之邪氣侵襲而生的病。

內因的病,多由飲食勞倦、情志失調、房事不節等所致。飲食勞倦,損傷脾胃,脾胃受傷,運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導致臟腑失調,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情志失調,損傷肝,肝受傷,疏泄失常,氣機不暢,導致臟腑失調,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房事不節,損傷腎,腎受傷,精氣不足,導致臟腑失調,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外因的病,多由風、寒、暑、溼、燥、火六淫邪氣侵襲而生。風邪侵襲表淺,發爲感冒;寒邪侵襲表淺,發爲傷寒;暑邪侵襲表淺,發爲暑病;溼邪侵襲表淺,發爲溼病;燥邪侵襲表淺,發爲燥病;火邪侵襲表淺,發爲溫病。

以上所述只是病因的概要,不是詳盡的。要想了解病因的詳細情況,必須根據臨床辯證才能明瞭。

治病有內治法和外治法。內治法即用藥物內服,以調和臟腑的氣血陰陽,達到治病的目的。外治法即用鍼灸、推拿、拔罐、放血等方法,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治病的目的。

內治法和外治法各有其適應症。內治法適宜於內因的病,外治法適宜於外因的病。但在臨床上,往往是內因外因互相影響,所以在治療時常常要內外兼治。

治病有扶正法和祛邪法。扶正法即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祛邪法即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以祛除邪氣,達到治病的目的。

扶正法和祛邪法各有其適應症。扶正法適宜於正氣虛弱之病,祛邪法適宜於邪氣盛甚之病。但在臨床上,往往是正邪互相影響,所以在治療時常常要扶正祛邪並用。

治病有急救法和調理法。急救法即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以迅速緩解病情,防止病情惡化。調理法即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以調理臟腑的氣血陰陽,達到治病的目的。

急救法和調理法各有其適應症。急救法適宜於病情危急之病,調理法適宜於病情較輕之病。但在臨床上,往往是急救法和調理法相結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