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氣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氣虛

胃氣虛是指胃的受納和消化水穀功能虛弱。主要症狀有胸脘痞悶,不思飲食,或食不消化,甚則食入反吐,大便稀爛,脣舌淡白等。

胃氣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胃氣虛。
  2. 勞累過度:勞累過度,耗傷氣血,損傷脾胃,導致胃氣虛。
  3.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胃氣虛。
  4. 久病不愈:久病不愈,耗傷正氣,損傷脾胃,導致胃氣虛。

胃氣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飲食調理: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運動鍛鍊:適當的運動鍛鍊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胃氣虛的症狀。
  3. 藥物治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使用健脾益氣、消食化滯的藥物進行治療。

胃氣虛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飲食有節:飲食要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吃過冷、過熱、過硬、過辣的食物。
  2. 勞逸結合: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3. 保持良好的情緒: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波動過大。
  4. 適當運動:適當的運動鍛鍊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胃氣虛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嚴重後果。因此,建議大家要了解胃氣虛的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預防,一旦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胃氣虛的論述:

  • 胃者,水穀之海,五臟六腑之關鍵,百病之原藪也。
  • 胃氣虛則不思飲食,食則吐下,四肢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溏薄,小便清長。
  • 胃氣虛者,宜食甘溫之品,如山藥、白朮、茯苓、蓮子、芡實等。忌食生冷、油膩、辛辣之品。
  • 胃氣虛者,可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等健脾益氣之方進行治療。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瞭解胃氣虛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