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白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白痢(也稱白滯痢)是病名,指的是便下白色粘凍或膿液的症狀。根據《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的記載,白痢是由於腸虛而冷氣客在腸間搏動,津液凝滯成白色而形成的。病人的症狀除便下白色粘凍或膿液外,還可能有腹痛、後重、不能進食、小便清利、手足厥冷等表現。白痢的成因可能是因寒濕凝滯以及脾陽受傷所致。

針對寒濕凝滯型的白痢,治療方法通常是溫中化濕。可以使用當歸散、除濕湯、十補湯等方劑來治療。而對於濕熱為患型的白痢,則需要清熱祛濕。可以使用胃苓湯加木香、砂仁,或香連丸、黃芩丸等藥物來治療。

此外,白痢還常見於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過敏性結腸炎等疾病中。

總結來說,白痢是一種表現為便下白色粘凍或膿液的病症。治療方法根據病人的症狀和成因不同,可以選擇溫中化濕或清熱祛濕的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