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如茱萸、如石榴籽,或發疹搔破而青黃赤色汁出,或衣服觸著而疼痛而生,或白而腫實,或赤而浮虛,其狀不一,……若因剝割疫死牛、馬、豬、羊,瞀悶身冷,遍身俱有紫皰,此疔毒也。」

  1. 天干的第四位。常用以紀年、紀日。

病名「丁」源於《素問·生氣通天論》,並因古代無「疔」字而使用「丁」通稱。它指的是外科化膿性感染的病狀,通常呈現釘形或預後較重危的情況。《素問·生氣通天論》提到:「高梁之變,足生大丁。」《瘍醫準繩》卷二概括了丁的病因與證候,包括:豆狀、臼狀、箔金狀、茱萸狀、石榴籽狀等,或者出現疹子搔破後青黃赤色的液體流出,或者在衣服摩擦時感到疼痛,或者呈白色腫脹實結,或者呈赤色浮腫虛脫等。丁也可能由剝割疫死的牛、馬、豬、羊所引起,患者可能出現全身紫色腫脹的情況,這種病狀被稱為「疔毒」。

除了上述的丁病名,還有許多根據不同特徵命名的疔病種類,例如:滿天星疔、紅絲疔、爛疔、麻子疔、石疔等等,這些命名可能與疔的形狀、發病部位、顏色有關。還有一些以動物名稱命名的疔病,例如牛疔、馬疔、豬疔、羊疔等,以及以數字表示的疔病,例如五疔、十三疔、三十六疔、十指疔等。

此外,「丁」也是天干的第四位,通常用於紀年和紀日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