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針灸大成》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針灸大成》是明代楊繼洲所著的一部針灸學著作,也稱為《針灸大全》。該書在楊繼洲早年撰寫的《衛生針灸玄機祕要》(已佚)一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彙集了明以前歷代針灸文獻編纂整理而成。

全書共分為十卷,分別為《經絡篇》、《腧穴篇》、《針法篇》、《灸法篇》、《針灸歌賦篇》、《子午流注及靈龜飛騰針法篇》、《諸症針灸法篇》、《醫案篇》、《小兒按摩經篇》等。不同的章節內容包含了針灸理論、針法、灸法、歌賦以及各種疾病的針灸治療方法等。

其中,《經絡篇》論述了經絡的起源、分佈、循行、作用等;《腧穴篇》論述了腧穴的名稱、位置、主治等;《針法篇》論述了針刺的手法、禁忌等;《灸法篇》論述了艾灸的手法、禁忌等;《針灸歌賦篇》收錄了有關針灸的歌賦;《子午流注及靈龜飛騰針法篇》論述了子午流注和靈龜飛騰針法;《諸症針灸法篇》論述了針灸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醫案篇》收錄了楊繼洲的針灸醫案;《小兒按摩經篇》論述了小兒按摩的方法。

《針灸大成》是一部集大成的針灸學著作,對於後世的針灸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存有初刻本和幾十種清刻本,1949年後還有出版的排印本。

針灸是一種中醫療法,通過針刺和艾灸等方法,刺激人體的特定穴位,以調節氣血、平衡陰陽、緩解疼痛和促進自愈能力的一種治療方法。針刺是將細銳的針頭插入皮膚和組織中,刺激穴位產生特定的生理效應;艾灸則是將燃燒的艾絨或艾條放在穴位上進行熱療。針灸作為一種傳統中醫療法,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臨床實踐中,對於各種疾病的治療有著獨特的療效。

針灸的理論基礎包括了經絡學說、腧穴學說、陰陽學說等。經絡學說認為人體的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通過經絡的運行,可以調節身體的功能狀態;腧穴學說則是指穴位是經絡表現在體表上的特定點位,對應著特定的組織器官;陰陽學說認為身體的健康與陰陽的平衡有關,通過針灸可以調節陰陽的平衡,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針灸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和其他國家,針灸在臨床醫療和健康保健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在科學研究中獲得了一定的證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