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診家樞要》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診家樞要

《診家樞要》是元代滑壽所著的一本脈學著作,全書共一卷,約成書於公元1359年。

此書首先討論了脈象的主要特點及辨識方法,並結合臨床實踐,提出了一些獨特的見解;之後詳細闡述了浮、沉、遲、數等29種脈的脈體、脈象及其主要疾病。接著又專門論述了婦女和小兒的脈象,說明瞭由於他們的生理特點不同,所以脈法也有所差異。

此書現存有清代周學海的評註本,附錄了諸脈條辨(節錄自程丈囿的《醫述》)和持脈總論(出自李中梓的《士材三書》)。此外,還有明、清兩代的版本。1949年以後出現了影印本。

以下是原文:

診家樞要

元滑壽撰

捲上

凡脈之大旨,以有形有象為主。有形者,謂其體之浮沉遲數;有象者,謂其象之虛實滑澀。夫浮沉遲數,乃脈之本體;虛實滑澀,乃脈之變象。本體不變,則變象無由而生;變象不生,則病證無由而著。故欲明脈之虛實滑澀,必先明其浮沉遲數。

浮沉遲數,有四大端:一曰浮,二曰沉,三曰遲,四曰數。浮者,指脈之輕而上浮也;沉者,指脈之重而下沉也;遲者,指脈之緩而遲緩也;數者,指脈之急而數數也。此四者,為脈之大端,而浮沉為其主。蓋浮沉為脈之升降,升降為脈之動靜,動靜為脈之生死。故浮沉為脈之綱領,而浮為其首。

浮脈之體,輕而上浮,其象,虛而浮散。浮脈之主病,在胸中,在膈上,在咽喉,在頭目,在四肢。浮脈之變象,有虛浮、有實浮、有散浮、有緊浮、有濡浮、有滑浮、有澀浮。虛浮者,脈之輕而上浮,其象,虛而浮散,主病在胸中,在膈上,在咽喉,在頭目,在四肢。實浮者,脈之輕而上浮,其象,實而浮散,主病在胸中,在膈上,在咽喉,在頭目,在四肢。散浮者,脈之輕而上浮,其象,虛而散漫,主病在胸中,在膈上,在咽喉,在頭目,在四肢。緊浮者,脈之輕而上浮,其象,緊而浮散,主病在胸中,在膈上,在咽喉,在頭目,在四肢。濡浮者,脈之輕而上浮,其象,濡而浮散,主病在胸中,在膈上,在咽喉,在頭目,在四肢。滑浮者,脈之輕而上浮,其象,滑而浮散,主病在胸中,在膈上,在咽喉,在頭目,在四肢。澀浮者,脈之輕而上浮,其象,澀而浮散,主病在胸中,在膈上,在咽喉,在頭目,在四肢。

沉脈之體,重而下沉,其象,實而沉伏。沉脈之主病,在胸中,在膈下,在腹中,在腰背,在下肢。沉脈之變象,有實沉、有虛沉、有散沉、有緊沉、有濡沉、有滑沉、有澀沉。實沉者,脈之重而下沉,其象,實而沉伏,主病在胸中,在膈下,在腹中,在腰背,在下肢。虛沉者,脈之重而下沉,其象,虛而沉伏,主病在胸中,在膈下,在腹中,在腰背,在下肢。散沉者,脈之重而下沉,其象,虛而散漫,主病在胸中,在膈下,在腹中,在腰背,在下肢。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