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中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中寒

中寒,又稱寒中,是指寒邪直中三陰,或寒毒所中,所致的以惡寒身蜷、手足厥冷、遍身疼痛、面如刀刮、口吐冷涎、下利、無熱、不渴、小便清白等為特徵的病證。

病因病機

中寒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

  1. 外感寒邪:外感寒邪侵襲人體,直中三陰,或寒毒所中,均可導致中寒的發生。
  2. 內生寒邪:素體陽虛,或久病失治,或年老體弱,或飲食過多生冷食物,均可導致內生寒邪,而致中寒。

臨床表現

中寒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惡寒身蜷:患者常常感到全身冰冷,四肢發涼,蜷縮在被窩裡,不願意出汗。
  2. 手足厥冷:患者的手腳冰涼,甚至冰冷到發紫,觸之如冰。
  3. 遍身疼痛:患者全身各處都會感到疼痛,尤其是四肢、腰背、關節等部位。
  4. 面如刀刮:患者的面色蒼白,沒有血色,就像被刀刮過一樣。
  5. 口吐冷涎:患者常常會吐出清冷的口水,甚至會出現流口水的情況。
  6. 下利:患者常常會出現腹瀉、便溏、腹痛等症狀。
  7. 無熱:患者常常沒有發熱,甚至會出現畏寒、怕冷的症狀。
  8. 不渴:患者常常沒有口渴的感覺,甚至會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
  9. 小便清白:患者的小便清澈透明,沒有異味。

診斷

中寒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病史、體格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

治療

中寒的治療以散寒、溫陽為主。常用方劑有麻黃附子甘草湯、附子湯、白通湯、四逆湯等。

預防

中寒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飲食宜清淡,不宜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
  3.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4.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5. 平時可以多喝生薑紅糖水,有助於預防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