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中暑」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中暑的介紹

中暑,又名中暍、中熱,是指感受暑邪而發生的急性病證。中暑的病因是暑熱之邪,暑熱之邪最易傷害人體的陽氣,所以中暑多發生於夏季,尤其是在氣溫高、濕度大、風力小、日照強的環境中。

中暑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突然悶倒,昏不知人
  2. 身熱煩躁,氣喘不語
  3. 牙關微緊,或口開齒燥
  4. 大汗或無汗
  5. 脈虛數
  6. 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

中暑的治療原則

中暑的治療原則包括三方面:清暑、解熱、開竅。急性中暑者,應立即將患者移至涼爽通風處,解開衣釦,散發熱氣,並用冷水擦浴、冰敷或冷敷,以降低體溫。同時,可口服或灌服清暑解熱的中藥,如闢瘟丹、消暑丸等。若患者出現昏迷、抽搐等症狀,應及時送醫治療。

中暑的預防方法

為了預防中暑,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 避免在高溫、高濕、風力小、日照強的環境中活動。
  2. 注意補充水分,多喝白開水或淡鹽水。
  3. 在戶外活動時,要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如戴遮陽帽、穿淺色衣服、塗防曬霜等。
  4. 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夏季要特別注意防暑,避免中暑。

中暑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病,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危及生命。因此,在夏季我們要注意防暑,避免中暑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