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膽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膽虛

膽虛是一個中醫名詞,指的是膽氣虛弱而出現的證候。

根據《脈經》卷二的記載,膽虛的症狀包括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搖、躄、坐不能起、僵僕、目黃、失精。而根據《本草經疏》的記載,膽虛有兩種症狀,一種是易驚,屬於膽氣虛;另一種是病後不得眠,屬於膽虛。

膽虛的臨床表現包括多疑慮,常嘆息,不能入眠,口苦,目黃,嘔苦水等症狀。

膽虛的病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和病邪侵襲。

膽虛的治療宜選用溫膽補虛的方法。常用的方劑有十味溫膽湯、定志丸等。

為了預防膽虛,我們應該注意飲食調養,避免吃油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適當進行運動鍛煉以增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並且定期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