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閟(祕)

閟(祕)是中醫學術詞彙,指的是大便祕結。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中有提到:「閟,俗作祕,大便澀滯也。」所以閟(祕)通常用來形容大便乾燥困難。

閟(祕)的病因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飲食不節,經常過食生冷、肥甘、厚味等容易傷害脾胃的食物,從而導致大便祕結。另一種情況是因為外邪的侵襲,如寒邪、濕邪、熱邪等阻塞了腸道,或者是情志不遂導致肝氣鬱結,都可能引起大便祕結。

閟(祕)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大便祕結,難以排便,甚至幾天都無法排便。大便通常呈乾燥黑色,質硬且排便時會有劇烈的疼痛。同時還可能伴隨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治療閟(祕)主要以通便為主,選擇治療方法時可以根據病因和臨床表現來進行選擇。

如果由於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導致的閟(祕),可以使用健脾益氣、通便的藥物進行治療,如香砂六君丸、大黃蟅蟲丸等。

如果由於寒邪、濕邪侵襲引起的閟(祕),可以使用溫陽散寒、利水通便的藥物進行治療,如附子理中丸、五積散等。

如果由於熱邪引起的閟(祕),可以使用清熱瀉火、通便的藥物進行治療,如大黃黃連瀉心湯、三仁湯等。

如果由於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引起的閟(祕),可以使用疏肝理氣、通便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柴胡疏肝散、香附六君丸等。

預防閟(祕)主要是注意飲食,避免過食生冷、肥甘、厚味等容易傷害脾胃的食物,同時保持大便通暢。此外,也要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志不遂。

閟(祕)是中醫常見的一種病症,如果出現大便祕結的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