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走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走緩是一種病名,指的是癰疽發生在內踝部,導致步履緩慢的症狀。根據《靈樞.癰疽》所述:「癰疽發生在內踝部,稱為走緩,其形狀和癰疽相似,顏色不變,多數有膿液排出,寒熱不定,但不會致命。」走緩也可以稱為內踝疽,治療方法可以參考相關文章。

走緩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內踝部受到寒濕之邪的侵襲,造成氣血運行不順暢,經絡堵塞,肌肉缺乏營養,然後形成癰疽。臨床症狀包括內踝部腫脹疼痛,局部皮膚灼熱,疼痛非常劇烈,行走緩慢,有時甚至無法走路。

治療走緩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常用的方藥有:

  • 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野菊花,這些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赤芍、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牛膝、威靈仙、地龍,這些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甘草、白芍、生地黃、丹皮、澤瀉、茯苓、豬苓、白朮、蒼朮,這些藥材具有清熱利濕、健脾利水的功效。

預防走緩的方法主要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濕之邪的侵襲。平時可以多吃一些有清熱解毒、健脾利濕功效的食物,例如綠豆、冬瓜、苦瓜、西瓜、薏苡仁、赤小豆等。如果出現走緩的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