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骨

足骨是指足部踝骨以下的各骨結構的總稱,包括跗骨、蹠骨和趾骨。跗骨有7塊,蹠骨有5塊,趾骨有14塊。足骨的形狀、大小和數目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生理功能是一致的,即支撐人體重量,並與小腿骨共同構成足弓,以維持平衡和行走。

足骨的常見病變有骨折、脫位、骨髓炎和關節炎等。骨折是足骨最常見的病變,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脫位則是指足骨因外力作用而使正常位置改變。骨髓炎是一種足骨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關節炎則是足骨的一種退行性疾病,通常由關節軟骨磨損引起。

治療足骨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手術治療是常用於治療足骨骨折、脫位和骨髓炎的方法。藥物治療則常用於治療足骨關節炎。物理治療則主要應用於治療足骨疼痛和腫脹等症狀。

以下是保健足骨的方法:

  1. 注意足部衛生,經常洗腳,保持足部乾燥。
  2. 避免穿不合腳的鞋子,以防損傷足骨。
  3. 適當進行足部運動,增強足部的力量和耐力。
  4. 注意飲食均衡,多攝取富含鈣、磷和蛋白質的食物,有助於促進足骨健康。
  5. 定期進行足部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足骨疾病,以便及早治療。

足骨是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狀態直接影響整體健康。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足骨的保健,並注意預防足骨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