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臨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臨泣穴

足臨泣穴,又稱臨泣穴,是足少陽膽經的輸穴之一。該穴位被列為八脈交會穴之一,是通帶脈的穴位之一。

穴位位置在足背外側,位於足四趾本節(第四趾關節)之後,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足臨泣穴周圍有足背中間皮神經分支和足背動脈、靜脈網,以及第四蹠骨背動脈、靜脈。

根據傳統中醫理論,足臨泣穴的主治疾病有脅肋痛、目眩、偏頭痛、目外眥痛、乳癰、瘧疾、月經不調和足跗腫痛等。

針灸治療時,可以選擇直刺足臨泣穴,刺入深度為0.3-0.5寸。艾炷灸可持續燃燒3壯,或使用艾條灸灸燒5-10分鐘。

臨泣穴的名稱解釋:「臨」表示靠近,「泣」表示淚水。此穴位距離足跟較近,象徵淚水的臨泣之意。

臨泣穴是足少陽膽經上的穴位,而膽經和帶脈相表裏。帶脈是身體的一條重要經脈,負責環繞腰部,起到約束陽氣的作用。由於臨泣穴位於足少陽膽經上,同時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因此具有通帶脈的作用。

總結就是,根據傳統中醫理論,足臨泣穴是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擁有通帶脈的作用。該穴位位於足背外側,主治脅肋痛、目眩、偏頭痛、目外眥痛、乳癰、瘧疾、月經不調和足跗腫痛等疾病。在針灸療法中,可以對臨泣穴進行直刺,有效深度為0.3-0.5寸。此外,也可以通過艾炷灸或艾條灸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