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牙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牙痛與牙齦腫痛的關係

牙痛是指牙齒因某種原因引起疼痛。在古典醫籍《黃帝內經》中,稱為"齒痛";在《諸病源候論》中,則將牙與齒分開討論,區分為"牙痛"和"齒痛",以及"牙齒痛"。然而,在古典醫籍中,"牙痛"和"齒痛"都指的是同一種症狀。牙痛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齦腫痛,因此與牙齦腫痛有密切關係。

齲齒引起的牙痛

古典醫籍中對齲齒有不同的稱呼,如"齲齒"、"齒齲"、"牙齒蟲"、"牙蟲"、"齒蟲"、"齒蠹"等,都是指這種牙痛的常見原因。因此,在討論牙痛時,也會一併討論齲齒。

常見的牙痛證候

  • 風熱牙痛:牙齒脹痛,容易受熱或食用辛辣之物而更加疼痛。牙齦腫脹,不能咀嚼食物。可能伴有腮腫和口渴,舌尖紅,舌苔薄白或微黃而乾,脈搏浮數。
  • 風寒牙痛:牙齒作痛,有一種抽挈的感覺。特別容易感到寒冷使疼痛加重,嘴巴不渴。舌淡紅,舌苔薄白,脈搏浮緊或遲緩。
  • 胃熱牙痛:牙齒疼痛,主要表現為脹痛感。可能牽引頭腦或牙齦發紅腫,感到整個面部發熱。可能伴有口渴,喜歡喝冷飲,口氣熱臭。可能脣舌頰腮腫痛,大便祕結,尿黃。舌質偏紅,舌乾,舌苔黃,脈搏洪數或滑數。
  • 虛火牙痛:牙痛隱隱而作,感覺牙齦有浮動感。脣紅顴紅,咽乾而痛,感到心慌頭暈,虛煩不寐,腰脊痠痛。舌紅少津,舌苔少,脈搏細數。
  • 氣虛牙痛:牙痛隱隱,疼痛持續時間較長,牙齦腫脹不明顯,或即使腫脹也沒有紅腫。面色蒼白,少氣懶言,說話聲音小,感到倦怠乏力,自汗心悸,頭暈耳鳴,小便清而頻。舌體淡胖,舌苔薄白或無苔,脈搏虛弱或虛大。
  • 齲齒牙痛:牙齒有蛀孔的疼痛,疼痛可能發作和停止,咀嚼時特別容易引起疼痛。舌脈正常。

不同牙痛的鑒別分析

  • 風熱牙痛和風寒牙痛:兩者都是由風引起,但是風的性質不同,病因和病機也不同。風熱牙痛是因為風熱邪氣侵犯牙齒造成的,牙痛伴有齦腫而且感覺熱,口渴,舌尖紅,舌苔微黃乾燥,脈搏浮數;而風寒牙痛是由風寒邪氣侵犯牙齒引起的,伴有對寒冷敏感,嘴巴不渴,舌淡紅,舌苔薄白,脈搏浮緊或遲緩。兩者有明顯區別,牙痛的性質和止痛方法也不同:風熱牙痛是脹痛感,熱可以緩解疼痛,涼可以減輕疼痛;而風寒牙痛是掣痛感,熱可以緩解疼痛,冷使疼痛加劇。治療時,對風熱牙痛,需要疏風清熱止痛,常用銀翹散內服,外用薄荷玄明散搽痛處;對風寒牙痛,需要疏風散寒止痛,常用蘇葉湯或麻黃附子細辛湯內服,外用細辛散搽痛處。
  • 胃熱牙痛和風熱牙痛:雖然兩者都有熱象,有一些相似之處,但是風熱牙痛同時具有外感風熱表證的特徵,而胃熱牙痛是由體質上的熱和飲食所致。胃熱牙痛主要表現為內熱實證的特徵(口渴喜飲,熱氣,口臭,便祕,舌紅,舌乾,舌苔黃,脈搏洪數或滑數)。治療方法是清泄胃熱止痛,常用清胃散或玉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