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醫林纂要探源》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醫林纂要探源》是清代汪紱編著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共分為醫源、藥性和方劑三部分。全書十卷,分別探討陰陽五行、臟腑部位功能和脈象等內容;分析藥物的藥性;選輯了包括張仲景、李東垣方在內的六百三十餘首方劑。

這部書對於中醫學的發展非常重要,它系統地總結了前人的醫學經驗,為後世醫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其中,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學的基本理論之一,它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陰陽五行所構成的,而陰陽五行之間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共同維持著宇宙萬物的平衡。臟腑部位功能是中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等組成的有機整體,它們各有不同的功能。脈象則是一種診斷疾病的方法,通過觀察脈搏來判斷人體臟器官的功能狀態。

在藥性方面,中醫學認為藥物有寒、熱、溫、涼、平五種性質,不同的性質對應著不同的功效。而藥物的味道則有苦、甘、酸、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對應著不同的藥物功效。

方劑部分則是指中醫學用於治療疾病的處方,其中包括張仲景和李東垣等名醫的方劑,這些方劑對於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作用。

總的來說,醫林纂要探源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典籍,它系統地總結了前人的醫學經驗,為後世醫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