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醫宗粹言》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醫宗粹言

明朝羅周彥所著的《醫宗粹言》是一部綜合性醫書,共十四卷,成書於1612年。該書的內容主要包括《內經》、張仲景、王叔和、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羅謙甫等名醫的觀點,選錄其精華之言,因此命名為《醫宗粹言》。

全書第一卷到第二卷主要是關於元氣的理論。元氣是人體的基礎,為人之根本。所以常說:正確地保持元氣旺盛,人就能生存,否則就會死亡。當元氣充足時,身體就能自行生成;當元氣耗竭時,身體就會自行衰退。可見元氣在身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元氣的生成分為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先天之氣是由父母遺傳而來,與生俱來;後天之氣則是通過飲食消化而產生。先天之氣是人體的根本;後天之氣是維持生命的養命之源。二者相得益彰,身體就會強健;二者相失,身體就會衰弱。

先天之氣又分為陰陽之氣。陰氣藏於內部,主宰靜態;陽氣流動於外部,主宰活動。當陰陽之氣相互融合,人體就能保持和諧;陰陽之氣分離,人體就會生病。

後天之氣則分為五臟和六腑。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六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五臟和六腑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特點。五臟之氣主管儲藏精氣;六腑之氣主管傳播精氣。當五臟和六腑之氣相互協調,人體就會保持健康;五臟和六腑之氣失調,人體就會生病。

元氣的生成有生長、收藏、轉化的作用。生長的作用使人體長高、長壯;收藏的作用使人體精氣內聚;轉化的作用使人體從水谷精微中產生氣。只有元氣具備這三種作用,人體才能保持健康。

元氣的衰弱有虛損、耗散和閉塞三種狀況。虛損會使人體氣血不足;耗散會使人體精氣外泄;閉塞會使人體氣血不通。只有元氣出現這三種衰弱狀況,人體才會發生疾病。

元氣的治療方法包括補益、固攝和通利。補益的方法能夠使人體氣血充足;固攝的方法能夠使人體精氣內聚;通利的方法能夠使人體氣血通暢。只有運用這三種方法,人體才能恢復健康。

以上所述,是關於元氣的生成、衰弱和治療的要點。想要理解其意義,就需要熟讀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