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飲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飲瀉

飲瀉,又稱為溢飲滑泄,其症狀包括渴望大量飲水,飲水後會引起腹瀉,並且持續渴望飲水,再次飲水後又會再次腹瀉。飲瀉病症在《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中有所提及。

病因

飲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飲水過多:飲水過多會使腸道水分過多,引發腹瀉。
  2. 飲水不潔:飲用污染的水會導致腸道感染,進而引起腹瀉。
  3. 腸道疾病:腸炎、胃腸道功能紊亂等腸道疾病可能導致飲瀉。
  4. 其他因素:情緒因素、藥物等也可能引起飲瀉。

症狀

飲瀉的主要症狀包括口渴多飲、飲水後迅速腹瀉、腹瀉頻繁、糞便稀薄且顏色較淡,有時伴隨嘔吐、頭痛和全身乏力。

治療方法

治療飲瀉的方法包括:

  1. 飲食調理:飲瀉患者應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 藥物治療:可以選擇使用止瀉藥物,如蒙脫石散、思密達等。
  3. 中醫治療:中醫可以運用中藥調理來治療飲瀉。

注意事項

飲瀉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 多喝水,以補充體內水分。
  3. 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祕。
  4.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5.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波動。

若飲瀉症狀嚴重,或治療後無明顯改善,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