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孕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孕癰

孕癰,又稱為胎癰、胞癰、腹癰、子癰、胞內癰等,是指孕婦腹內生癰的疾病。多發生於妊娠中晚期,以妊娠晚期為多見。臨床表現為腹痛、發熱、腹部腫塊,嚴重者可出現敗血癥、休克等。

孕癰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感染:孕癰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感染源可以是孕婦自身的感染,如尿路感染、牙周炎、扁桃體炎等,或是胎兒的感染,如胎膜早破、羊水感染等。
  2. 創傷:外傷、手術等創傷,可導致子宮內感染,引起孕癰。
  3. 其他因素: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可使孕婦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的機會。

孕癰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等。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痛、發熱、腹部腫塊。輔助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超聲檢查等。

孕癰的治療以抗感染、控制感染為主。抗感染治療包括靜脈輸液抗生素、局部用藥等。控制感染則包括臥床休息、腹部熱敷、利尿等。

孕癰的預後取決於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是否及時、孕婦的一般情況等。一般來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後良好。

孕癰是一種嚴重的妊娠併發症,可危及孕婦和胎兒的生命。因此,孕婦應注意預防孕癰,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

孕癰的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孕期定期產檢,做好孕期保健。
  2. 避免接觸傳染源,如生病的人、動物等。
  3. 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
  4. 不吃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5.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如果孕婦出現腹痛、發熱、腹部腫塊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