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便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便難是一種尿液排出困難的症狀,常見於泌尿系統疾病。根據中醫理論,小便難通常是由於腎與膀胱熱引起的。這種症狀包括尿量減少、排尿困難、尿色呈黃赤、尿中帶血、或尿後仍有殘留感等。

根據臨床觀察,小便難可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1. 熱淋證:表現為尿液呈短赤,灼熱刺痛,尿頻或尿急,尿後仍有尿滯感,舌紅苔黃,脈數。治療上應清熱利尿,可使用瞿麥、滑石、茯苓等中藥。
  2. 水腫證:表現為尿量減少,尿色清白,臉部腫脹,四肢水腫,腰腹脹痛,舌淡苔白,脈沉細。治療應利水消腫,可使用茯苓、澤瀉、白朮等中藥。
  3. 腎虛證:表現為頻尿,尿量少,尿色清白,腰膝酸軟,耳鳴健忘,舌淡苔白,脈沉細。治療上應補腎固精,可使用山藥、枸杞子、杜仲等中藥。

對於小便難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的證型進行辨證施治。如果是由於腎與膀胱熱所致,可以使用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等方法治療;如果是由於水腫引起,則應使用利水消腫、健脾利濕等方法治療;如果是腎虛引起的,則應使用補腎固精、益氣養陰等方法治療。

另外,預防小便難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保持外陰清潔並勤換內褲。
  2.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不憋尿,適時排尿。
  4. 適量運動,增強身體健康。
  5. 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並治療問題。

總之,小便難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病症,在治療和預防上都需要根據具體症狀進行個別化的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