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邪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邪疾是指人體受到外邪侵襲,或內在臟腑功能失調,導致陰陽失衡,氣血不和,經絡阻塞,出現各種病理變化的總稱。邪疾的病因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主要包括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等;外因主要包括六淫邪氣、飲食勞倦等。

邪疾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咳嗽、嘔吐、腹瀉、便祕、尿頻、尿痛、腰痛、腿痛、胸悶、氣短、心悸、失眠、多夢、健忘、耳鳴、耳聾、視物模糊、口乾、口苦、口臭、舌苔厚膩、舌質紅、脈數等。

邪疾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病性、病位、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可採取內服中藥、外用中藥、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治療方法。

邪疾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菸戒酒,勞逸結合。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
  • 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 定期進行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邪疾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