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囟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囟骨又稱囟門或頂骨,是嬰幼兒時期的頭骨一部分。它由兩塊頂骨前角和額骨前角所組成,形狀呈菱形,表面覆蓋有皮膚和軟組織。囟骨在嬰幼兒出生時尚未完全閉合,兩歲左右開始逐漸閉合,到三歲左右完全閉合。囟骨的閉合過程與骨骼發育密切相關。

囟骨在人體頭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首先,它可以保護腦組織,預防外力損傷。其次,它可以調節腦組織的溫度和濕度。最後,它可以促進腦組織的發育。

關於囟骨的相關特點和異常情況,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觀察指標:

  • 大小和形狀:囟骨的大小與嬰幼兒的頭圍有關,一般大小約為1.5-2.5釐米。過大或過小可能提示異常。
  • 顏色:正常情況下,囟骨的顏色是淡紅色,如出現發白、發黃或發青等異常顏色,可能需要留意。
  • 表面狀況:囟骨的表面應該是光滑的,如出現凹凸不平、隆起或潰瘍等情況可能需要注意。
  • 跳動情況:囟骨跳動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幅度不應過大且頻率不應過快,否則可能提示異常。

如果發現嬰幼兒的囟骨異常,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就醫,以避免延誤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