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囟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囟陷是一種疾病名稱,主要指的是嬰幼兒的囟門(頭頂前後兩塊骨頭間的軟骨部分)凹陷下去的情況。在《諸病源候論》中記載:「若臟腑氣血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故囟陷也。」所述為囟門下陷的原因,即臟腑氣血不足,無法提供腦髓所需的營養,因此囟門出現下陷的現象。在六個月內,囟門微陷是正常的,不算病理狀態,但若同時出現枕部凹陷,則可能表示病情較為嚴重。

囟門下陷常伴隨著一些症狀,例如面色萎黃、精神疲倦、呼吸短促、食慾減少、大便溏泄和四肢溫度較低等。這種疾病通常是由於嬰幼兒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疾病(如佝僂病、小兒麻痺等)或頭部外傷所引起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補充營養、治療原發疾病以及外用藥物等。常用的藥方包括《醫宗金鑒》中的固真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附子、肉桂、山藥、黃芪),以及補中益氣湯。

囟門下陷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嬰幼兒的健康發育。因此,發現囟門下陷的家長應該及時就醫,以避免病情惡化。在治療過程中,正確的飲食營養和合理的藥物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