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志」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志

五志指的是喜、怒、思、憂、恐這五種情志的變動。《內經》認爲情志的變動與五臟的功能有關,心志爲喜,肝志爲怒,脾志爲思,肺志爲憂,腎志爲懼。

喜指對愉快事物的心理反應。《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緩,悲則氣聚。”喜能使氣機舒暢,心情愉快,有益於健康。但過度的喜會傷心,使心氣上逆,出現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

怒指對不愉快事物的心理反應。《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怒能使氣機上逆,導致肝氣鬱結,出現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等症狀。

思指對事物思考、回憶的心理活動。《素問·舉痛論》說:“思則氣結,憂則氣結。”思能使氣機不暢,導致脾氣運化失常,出現腹脹、便溏、食慾不振等症狀。

憂指對不如意事物的擔憂、思慮。《素問·舉痛論》說:“憂則氣結,悲則氣聚。”憂能使氣機鬱結,導致肺氣不宣,出現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

懼指對危險或可怕事物的心理反應。《素問·舉痛論》說:“懼則氣下,喜則氣緩。”懼能使氣機下陷,導致腎氣不固,出現腰膝痠軟、遺尿、陽痿等症狀。

五志是人體正常的心理活動,但過度的喜、怒、思、憂、懼都會傷害五臟,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志過度。

五志與五臟

《內經》認爲,情志的變動與五臟的功能有關。心志爲喜,肝志爲怒,脾志爲思,肺志爲憂,腎志爲懼。

心主喜,喜能使心氣舒暢,心情愉悅。但過度的喜會傷心,使心氣上逆,出現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

肝主怒,怒能使肝氣鬱結,導致肝氣上逆,出現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等症狀。

脾主思,思能使脾氣運化失常,出現腹脹、便溏、食慾不振等症狀。

肺主憂,憂能使肺氣不宣,導致肺氣鬱結,出現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

腎主懼,懼能使腎氣不固,導致腰膝痠軟、遺尿、陽痿等症狀。

五志與五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只有保持五志的平衡,才能使五臟的功能正常,身體健康。

五志與疾病

五志過度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過度的喜傷心,可出現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

過度的怒傷肝,可出現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等症狀。

過度的思傷脾,可出現腹脹、便溏、食慾不振等症狀。

過度的憂傷肺,可出現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

過度的懼傷腎,可出現腰膝痠軟、遺尿、陽痿等症狀。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志過度。

五志調養

五志調養的方法包括:

  • 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避免情緒波動。
  •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合理飲食,保持營養均衡。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
  •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疾病。

五志調養是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的重要方法。希望大家能夠重視五志調養,保持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