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悟真篇》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悟真篇

悟真篇,又名《悟真歌》,是北宋張伯端所著的氣功內丹術專著。成書於熙寧乙卯(1075年)。張伯端自序謂:「罄所得成律詩九九八十一首,號曰《悟真篇》。內七言四韻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數;絕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乙;續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歲律。其如鼎器尊卑、藥物斤兩、火候進退、主客後先、存亡有無、吉凶悔吝,悉備其中矣。於本源真覺之性有所未盡,又作為歌頌氏府及雜言等,附之卷末,庶幾達本明性之道,盡於此矣。」

本書繼承《周易參同契》之學,融儒道釋三家內修之說為一爐,詳論內丹由初生到丹成之修煉經過與方法,敘述全面、準確,是內丹術重要經典之一。本書對後學有重大影響,但通篇隱言,不易理解。收入《道藏》。歷代註本甚多。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眾生之所以生於世,皆因有欲。有欲則有求,有求則有得,有得則有失,有失則有憂。憂則生患,患則生苦。苦則生死,死則復生。生生死死,循環不已。

欲求長生,必先忘欲。忘欲則無求,無求則無得,無得則無失,無失則無憂。憂無從生,患無從起,苦無從來,死無從有。

如此則可長生久視,與天地同壽。

譯文

道是可以說出來的,但不是常見的道。名字是可以叫出來的,但不是常見的名字。無名是天地的起源,有名是萬物的母親。所以常常無欲,才能觀察到它的奧妙;常常有欲,才能觀察到它的邊界。這兩者同出一源但有不同的名字,稱之為玄。玄之又玄,是眾妙之門。

眾生之所以在世上生活,都是因為有慾望。有慾望就會有所追求,有所追求就會有所得到,有所得到就會有所失去,有所失去就會產生憂愁。憂愁就會帶來痛苦。痛苦就會導致死亡,死亡又會再次重生。生生死死,循環不止。

想要追求長生不老,必須先忘卻慾望。忘卻慾望就不再追求,不再追求就不再得到,不再得到就不再失去,不再失去就不再憂愁。憂愁就無法產生,痛苦就無法發生,死亡就沒有依據。

如此一來就可以長生並長期保持健康,與天地一樣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