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陽痙」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陽痙

太陽痙是一種病證名,指的是在太陽病中出現痙症的情況。太陽病是指由於發汗過多而引起的疾病,其中一種表現形式就是痙症。太陽痙的症狀包括身體熱而腳冷、頸部僵硬寒冷、頭部發熱、臉部腫脹和目赤、頭部搖動和口噤以及背部反張等。

根據《素問·痙濕暍病》的記載:“太陽病,發汗太多,遂成痙,身熱足寒,項強惡寒,頭熱,面腫目赤,頭搖口噤,背反張。”這些症狀都是太陽痙的表現形式。

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都提到了太陽痙,認為太陽病發汗過多且無法止住時,會出現煩躁不安和反覆渴求的情況,這時即可稱之為太陽痙。《金匱要略》進一步將太陽痙細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隻有身體熱而腳冷、頸部僵硬寒冷、頭部發熱、臉部腫脹和目赤、頭部搖動和口噤以及背部反張等症狀,另一種在這些症狀的基礎上還出現譫語。

太陽痙的發病原因是由於太陽病中發汗過多,耗損津液,使陽氣內陷,陰寒發生,最終導致痙病的發生。

對於太陽痙的治療,主要以溫陽散寒和開竅醒神為主要方法。可以使用桂枝湯、附子湯等方劑進行治療。

預後方面,太陽痙一般來說是比較有利的。如果能及時治療,通常可以迅速康復。但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產生嚴重後果。

為預防太陽痙的發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避免過度勞累,以免耗損陽氣。
  3. 飲食宜清淡,不宜食用生冷、油膩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 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激動。
  5. 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疾病,以便早期治療。

太陽痙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