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聤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聤耳,病名。

  • 聤耳是泛指耳孔中流膿的病症,也可以指耳中有膿汁且呈黃色的病症。

依據《諸病源候論》卷二九所述:「勞傷血氣,熱乘虛也,入於其經,邪隨血氣至耳,熱氣聚,則生膿汁,故謂之聤耳。」

聤耳的病因有多種,但暴病大多與產症有關,久病則多屬虛證。實證多由肝、膽、三焦濕熱火毒燻蒸所致;虛證多由腎經虛損所致。

實證中若是由風熱所致的,宜施行疏風清熱的治療,可以使用銀翹散加減。若是由濕熱上蒸所致的,宜清熱除濕,可以使用黃連溫膽湯加減。若是由肝膽濕火燻蒸所致的,宜清瀉肝火,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若是由肝經血熱所致的,宜清熱涼血,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加減。虛證中若是由腎陰虧損,虛火上炎所致的,宜滋陰降火,可以使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另外,對於聤耳的治療方法也有多種。例如可以使用開水溶化熊膽滴入耳中,或是使用膽礬散吹入耳中等方法。聤耳和現代所謂的急性或慢性中耳炎是相似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