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傷寒論淺註》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傷寒論淺註

《傷寒論淺註》是清代醫家陳念祖所著的一部傷寒著作,刊於1803年。它是根據王叔和編次的《傷寒論》原文而編寫的,刪去了他認為是王氏所增補的平脈辨脈篇、傷寒序例、諸可與諸不可等篇。書中推崇張隱庵、張令韶二家,並按其體例以分章節。它的編法特點是於原文中附註,註文以二張學說為主,兼採其他家精義以求闡明經旨。現存幾十種清刻本和多種石印本。

傷寒論淺註卷一

  • 序 《傷寒論》是由張仲景編寫的,他是漢末南陽人,字叔和。年輕時癡迷於醫術,從名醫張伯祖學習,並掌握了他的傳承。之後他接觸了《黃帝內經》中的黃帝、歧伯之書,進一步增加了自己的研究。最終他成為一家之言,並以《傷寒雜病論》命名的著作,後來因其對於傷寒的論述最為精深,被簡稱為《傷寒論》。此書共計三卷,分為六十六篇,內容詳細討論了傷寒和其他雜病的辨證論治。它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結合了理論、方法、方劑和藥物的全面醫學專著,並成為後世醫家學習和研究中醫的必讀之書。

《傷寒論淺註》是由陳念祖編寫的,陳念祖,字子厚,號念山,江蘇吳縣人,是一位功曹。他擅長詩文和書法,尤其在醫學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他還著有《傷寒論淺註》、《金匱要略淺註》、《溫病條辨淺註》等著作。

傷寒論淺註卷二

  •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太陽病是指因感受到外邪而引起的外感病證。其主要症狀是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和無汗。此外,它還具有表病的特點,其性質是寒,病情較輕,傳變較快。

太陽病的診斷要點包括: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和無汗。其中,發熱是太陽病的主要表現,惡寒是其常見表現,頭痛、身痛和無汗則是兼見證候。

太陽病的治療原則是解表散寒。常用的方劑包括桂枝湯和麻黃湯。

桂枝湯是根據《傷寒論》而來的,由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和大棗組成。它具有解表散寒、調和營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太陽病初期的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和無汗,脈搏會較浮腫緊。

麻黃湯也是根據《傷寒論》而來的,由麻黃與以往湯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