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濕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濕痹 - 一種名為著痹或肌痹的病症

濕痹是一種痹病的類型之一。根據《內經》的描述,濕痹也被稱為著痹,即由濕氣侵襲人體所引起的痹病。濕痹的症狀包括四肢疲弱無力、多汗、皮膚失去感覺等。濕痹的成因可能是身體處於潮濕環境中,濕氣的入侵;或是在潮濕的天氣中受風雨侵襲,濕氣侵入肌肉並通過經脈傳播。《金匱要略》中對濕痹的描述稍有不同,認為當患者出現關節疼痛、脈搏沉細等症狀時,就被稱為太陽病的濕痹。

對於濕痹的治療,在《症因脈治》一書中提出了各種治療方法,包括發汗、去濕湯、改善胸悶症狀的茯苓湯、對風濕症有效的蒼防二妙湯、對寒濕症有效的術附湯、對濕熱症有效的蒼柏二妙丸等。此外,還可以使用除濕蠲痹湯或蒼術薏苡湯去除藥方中的桂心和麻黃;並添加白術、豬苓、澤瀉等藥材。這些藥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濕痹症狀。

除了藥物治療,濕痹還可以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進行處理。西醫認為濕痹主要由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引起,因此主要採用消炎、止痛和抗風濕的西藥治療。常用的西藥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塞來昔布、甲氨蝶呤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等。

對於嚴重的濕痹病症,手術治療也是一種選擇。手術可以切除受損的關節或組織,以緩解疼痛和恢復功能。

在預防濕痹方面,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受涼,並注意飲食。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濕痹病症。

濕痹的常見症狀:

  1. 關節疼痛、四肢麻木、肌肉失去感覺。
  2. 發熱、多汗、胸悶。
  3. 濕疹、皮膚發癢。
  4. 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5. 疲勞、乏力。
  6. 尿頻、尿急。
  7. 腰痠背痛。
  8. 頭痛、頭暈。
  9. 失眠、多夢。
  10. 耳鳴、耳聾。
  11. 視力模糊。
  12. 口乾舌燥。
  13. 便祕。
  14. 腹脹。
  15. 月經不調。
  16. 不孕不育。
  17. 流產。
  18. 早產。
  19. 胎死腹中。
  20. 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