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濕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濕腫是一種病證名,是水腫的一種表現形式之一。濕腫的發生通常與長期居住在濕重的地區或房屋、或是受到寒濕侵襲導致身體被濕邪浸漬有關。

根據《奇效良方》的記載:濕腫的證候特徵是脈搏沉遲、顔色多呈青白、並且沒有煩悶和口渴的感覺,小便量少且帶有澀味,大便則可能有腹瀉的情況。

根據《祕傳證治要訣》的記載:濕邪引起的腫脹,在身體雖然有水腫,但從腰以下至腳的水腫情況尤為嚴重,氣血有時會有急促或不急促的情況,大便有時可能會有腹瀉或便祕的情況,但無論如何都應該通利小便。

濕腫在腿肢中的特點是按壓會凹陷且很容易恢復,治療上主要以健脾滲濕、升陽消水腫的方法為主。推薦使用的方劑包括防己黃芪湯、除濕湯、升陽除濕湯、五苓散等。其中,有一份《醫林繩墨》的文章特別提到使用蒼術、厚樸、澤瀉和茵陳等藥物來治療濕腫的情況。

此外,濕腫的症狀主要包括四肢浮腫、按之凹陷無力、不會有皮膚緊繃和壓痛的感覺、小便不順利、大便偏軟、舌苔淡白、脈搏沉細。

在預防濕腫時,應該避免長期居住在潮濕的地區或房屋,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並進行適量的運動來增強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