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食積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食積嗽是一種以咳嗽痰多、稠痰不易咯出、胸悶、噫氣、食慾不振、舌苔白膩、脈滑等症狀為主的疾病,又稱食積痰嗽、痰積嗽、食咳。其病因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導致脾失健運,形成痰阻,使痰濁上泛,壅遏肺氣。食積嗽的治療以健脾化痰、理氣止咳為主,可使用栝樓枳實湯加減治療。栝樓枳實湯中的栝樓和枳實能夠健脾行氣,化痰止咳;甘草則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如果痰多呈白色,可以加入桑白皮、陳皮、白前等藥材;痰多呈黃色,則可以加入黃芩、黃連、黃柏等藥材;如果痰黏稠不易咯出,可以加入魚腥草、膽星、浙貝母等藥材;而胸悶氣短的情況下,可以加入蘇子、白芥子、旋覆花等藥材治療。

預防食積嗽的關鍵是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對脾胃產生傷害;此外,還應注意適度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也有助於預防食積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