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水針療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水針療法是中醫針刺療法之一,是指使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針註療法和穴位注射療法。水針療法的操作十分簡便且易於掌握,在選取的穴位上,按肌肉注射的要求,進行慢速推入藥液的操作。常用的藥物包括葡萄糖、注射用水、各種維生素、普魯卡因、當歸、紅花注射液和部分抗菌素等,但通常用量均小於該藥物的常規劑量。頭面和耳部穴位需使用更少的藥物量。操作時需要注意無菌操作,以防感染;有些藥物需要進行過敏試驗,並且應避免將藥液注入關節腔內或刺傷內臟。 水針療法具有以下優點:

  1. 操作簡便,易於掌握。
  2. 療效確切,見效快。
  3. 無痛苦,不易引起感染。
  4. 適應症廣泛,可治療多種疾病。 水針療法常用於治療腰腿痛、肩背痛、關節痛、軟組織損傷、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高血壓、肝炎、消化性潰瘍及神經衰弱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水針療法並非萬能,使用時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穴位和藥物,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以免發生意外。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水針療法的記載: “水針者,以水注於針管,以針刺於穴位,使藥液注入穴內,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水針療法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腰腿痛、肩背痛、關節痛、軟組織損傷、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高血壓、肝炎、消化性潰瘍及神經衰弱等。” “水針療法操作簡便,易於掌握,療效確切,見效快,無痛苦,不易引起感染,適應症廣泛,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