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臍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臍瘡是一種病證名,主要由臍濕而致皮損,並復感染毒邪,局部壅鬱而發作。臍瘡的臨床表現包括臍部紅腫,輕者侷限於臍部,重者可向周圍擴散,甚至產生糜爛、膿水外溢的症狀,同時還可伴隨發熱、煩躁、脣紅口乾等。在《諸病源候論》和《醫學入門》中均有記載臍瘡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治療上主要以清熱解毒為主,可以使用青黛散、金黃散撲臍,或內服五味消毒飲等方法進行治療。輕度患者可以單獨使用青黛散或金黃散撲臍,而臍瘡症狀嚴重者需要進行內外兼治,並輔以五味消毒飲等藥物內服。此外,還可以使用止癢散或蛇床子油進行外用治療,亦可塗抹金黴素軟膏或紅黴素軟膏。對於嚴重的臍瘡,還可以考慮進行針灸治療或手術切除。為預防臍瘡的發生,應保持臍部清潔乾燥,避免受涼,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良刺激,同時要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力。臍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在發現患有臍瘡時應及時就醫,以防止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