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氣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氣黃

氣黃,又稱為氣虛黃疸,是一種疾病,常見於《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和《聖濟總錄》卷六十一中的記載。氣黃的症狀包括上氣心悶、腹脅脹痛、兩腳冷疼、睡臥不安、小便淋澀等,其外觀狀似脾黃。治療方面,可使用灸烙法並內服葫蘆飲方。

病因與症狀

氣黃主要由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水濕內停、化生痰濕,阻遏肝膽,疏泄不利,膽汁鬱積,外溢肌膚所致。其臨床表現包括面色萎黃、皮膚和鞏膜發黃、小便黃、大便溏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等。

治療方法

氣黃的治療方法主要以健脾益氣、化痰利濕為主。常使用四君子湯加白朮茯苓湯,以改善症狀。四君子湯可健脾益氣,升清降濁;白朮茯苓湯可健脾利濕,化痰滲濕。兩方合用可有效改善氣黃症狀。

此外,氣黃患者可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力。在飲食方面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少吃油膩和生冷的食物。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也有助於預防氣黃的發生。

預防方法

預防氣黃主要注意飲食調養,平時多食用健脾益氣、化痰利濕的食物,如山藥、白扁豆、薏苡仁、冬瓜等。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注意事項

氣黃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肝功能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氣黃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