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氣虛短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氣虛短氣

氣虛短氣,是一種病證名稱,表現為氣短乏力、神疲倦怠等症狀。主要是由於元氣不足,導致身體虛弱。氣虛短氣多由多種因素引起,如長期慢性疾病、大病後、長時間勞累、過度思慮、失血、脫肛、慢性腹瀉等。

此病證的臨床表現有氣短乏力、精神疲憊、自汗、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胸悶、呼吸困難、語聲低弱、舌淡苔白、脈搏虛弱無力等。

對於氣虛短氣的治療,主要是補充元氣。可選擇使用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參橘煎等中藥方劑進行治療。其中,獨參湯可以用於氣脫的情況,補中益氣湯適用於中氣不足的情況,六君子湯和參橘煎則適用於有痰的情況。

除了治療,預防氣虛短氣也非常重要。建議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同時,要合理調節飲食,增加攝取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提升身體素質並增強免疫力。

氣虛短氣是中醫常見的病證,臨床表現多樣,治療方法因人而異,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