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氣血失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氣血失調是指氣與血失去互相協調作用的病機。在生理上,氣和血是相依相附的,氣可以生血,血可以養氣。氣是血的帥,血是氣的母。如果人體出現疾病,氣病可以影響血病,血病也可以影響氣病。例如,氣滯會導致血滯,血滯也會導致氣滯,進而出現疼痛和血液凝結等症狀。氣逆會導致血逆而上溢,出現吐血、咯血或鼻出血等症狀。氣虛無法統攝血液,會出現便血、尿血、月經不調、過多出血等症狀。臨床上,長期疼痛、虛脹、月經不調和慢性出血等疾病常與氣血失調相關。

《素問·調經論》中提到:“氣血不和,百病乃生。”《靈樞·本神》中提到:“血氣者,人之神也。”這表明氣血對人體的重要性。氣血失調會導致一系列不適症狀,如頭暈、乏力、失眠、心悸、月經不調、痛經、便祕和尿頻等。

治療氣血失調的方法主要是調和氣血。可以根據患者具體的症狀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例如,對於氣滯血瘀的患者,可使用活血化瘀和行氣止痛的藥物治療;對於氣虛血虧的患者,可使用補氣養血和健脾益氣的藥物治療;對於陰虛火旺的患者,可以使用滋陰降火和養血涼血的藥物治療。

預防氣血失調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時間,飲食有節制,不熬夜並避免吸煙和飲酒。
  2. 注意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過於激動。
  3. 適度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 定期進行體檢,早期發現並治療。

雖然氣血失調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只要注意調理,它是可以治癒的。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