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書籍《 景岳全書 》線上閱讀
綜合性醫書。六十四卷。明·張介賓撰於1624年。全書分傳忠錄、脈神章、傷寒典、雜證謨、婦人規、小兒則、麻疹論、痘疹詮、外科鈐、本草正、新方、古方、外科方等。全書取材廣泛,擇取諸家精要,對內外婦兒等各科臨床辨證論治作了較系統的分析。全面論述了中醫基礎理論,用辯證法的觀點論述了陰陽在中醫理論中的重要地位和二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並充分闡發他“陽非有餘,真陰不足”的學說和經驗。治法以溫補為主,創製新方二卷。立論和治法有獨到之處。現存明刻本、幾十種清刻本。1949年後有影印本。
明張介賓
賈序
範序
查序
魯序
全書紀略
卷之一入集傳忠錄(上)
卷之二入集傳忠錄(中)
- 神氣存亡論(十二)
- 君火相火論(十三)
- 先天后天論(十四)
- 標本論(十五)
- 求本論(十六)
- 治形論(十七)
- 臟象別論(十八)
- 天年論(十九)
- 中興論(又十九)
- 逆數論(二十)
- 反佐論(二十一)
- 升陽散火辯(二十二)
- 夏月伏陰續論(二十三)
- 陽不足再辯(二十四)
- 小兒補腎論(二十五)
卷之三道集傳忠錄(下)
- 命門餘義(二十六,共六條)
- 誤謬論(二十七)
- 辯河間(二十八,共九條)
- 辯丹溪(二十九,共九條)
- 論時醫(三十,共三十一條)
- 京師水火說(三十一)
- 醫非小道記(三十二)
- 病家兩要說(三十三,一、忌浮言,二、知真醫)
- 保天吟(三十四)
卷之四道集脈神章(上)
卷之五道集脈神章(中)
卷之六道集脈神章(下)
卷之七須集傷寒典(上)
- 經義(一)
- 傷寒總名(二)
- 初診傷寒法(三)
- 論脈(四)
- 風寒辯(五)
- 傷寒三證(六)
- 六經證(七)
- 傳經辯(八附合病並病義)
- 陽證陰證辯(九)
- 三陽陽明證(十)
- 兩感(十一)
- 表裡辯(十二)
- 寒熱辯(十三)
- 論汗(十四)
- 論吐(十五)
- 論下(十六)
- 看目(十七)
- 舌色辯(十八)
- 飲水(十九)
- 三陽陰證辯(二十)
- 再論陰證陽證及李子建《傷寒十勸》之害(二十一)
- 論傷寒古治法(二十二)
- 論古法通變(二十三)
- 麻黃桂枝辯(二十四)
- 論今時皆合病並病(二十五)
- 治法(二十六)
- 論虛邪治法(二十七)
- 補中亦能散表(二十八)
- 寒中亦能散表(二十九)
- 傷寒三表法(三十)
- 傷寒無補法辯(三十一)
- 病宜速治(三十二)
卷之八須集傷寒典(下)
- 溫病暑病(三十三)
- 發斑(三十四)
- 發黃(三十五)
- 發狂(三十六)
- 風濕(三十七)
- 結胸(三十八)
- 陰厥陽厥(三十九附臟厥蛔厥)
- 譫語鄭聲(四十)
- 衄血(四十一)
- 蓄血(四十二)
- 熱入血室(四十三)
- 胸脅腹滿(四十四)
- 嘔吐噦證(四十五)
- 勞力感寒(四十六)
- 虛證(四十七)
- 動氣(四十八)
- 戰汗(四十九)
- 頭汗(五十)
- 吐蛔(五十一)
- 腹痛(五十二)
- 下痢(五十三)
- 協熱下痢(五十四)
- 小便(五十五)
- 死證(五十六)
- 傷寒逆證賦(五十七)
- 傷寒治例(五十八)
- 溫中和中類
- 清理類
- 吐涌類
- 攻下類
- 培補類
卷之九從集雜證謨(內容缺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卷之十三性集雜證謨
卷之十四性集雜證謨
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
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
卷之十七理集雜證謨
卷之十八理集雜證謨
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明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一明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二心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三心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四心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五心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六必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八必集雜證謨
卷之二十九必集雜證謨
卷之三十貫集雜證謨
卷之三十一貫集雜證謨
卷之三十二貫集雜證謨
卷之三十三貫集雜證謨
卷之三十四天集雜證謨
卷之三十五天集雜證謨
卷之三十六天集雜證謨
- 諸氣-經義
卷之三十七天集雜證謨
- 死生-經義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總論類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經脈類
- 經脈之本(三)
- 經脈諸臟病因(四)
- 經不調(五)
- 血熱經早(六)
- 血熱經遲(七)
- 血寒經遲(八)
- 血虛經亂(九)
- 腎虛經亂(十)
- 經期腹痛(十一)
- 崩淋經漏不止(十二)
- 殺血心痛(十三)
- 熱入血室(十四)
- 辯血色(十五)
- 血枯經閉(十六)
- 經脈類論列總方(十七)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胎孕類
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產育類
- 滑胎(三十二)
- 催生(三三)
- 穩婆(三四)
- 產要(三五)
- 六逆產(三六)
- 胞破產難(三七)
- 胞衣不出(三八)
- 氣脫血暈(三九)
- 兒初生(初誕法詳小兒門,四十)
- 子死腹中(四一)
- 產門不開不閉子宮不收(四二)
- 小產(四三)
- 下胎斷產(四四)
- 產育類論列總方(四五)
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產後類
- 論產後當大補氣血(四六)
- 論產後三禁(四七)
- 產後腹痛(四八)
- 產後發熱(四九)
- 產後乍寒乍熱(五十)
- 蓐勞(五一)
- 產後喘促(五二)
- 產後惡露不止(五三)
- 產後發痙(五四)
- 產後大便秘澀(五五)
- 產後雜證方(五六)
- 產後類論列總方(五七)
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帶濁遺淋類
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乳病類
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子嗣類
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瘕類
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前陰類
卷之四十謨集小兒則(上)
- 總論(一)
- 初誕法(二)
- 總護養法(三)
- 初生兒看病法(四)
- 看小兒壽夭法(五)
- 脈法(六)
- 聲音(七)
- 顏色(八)
- 藥餌之誤(九)
- 小兒診治大法(十)
- 撮口臍風(十一)
- 驚風(十二)
- 論驚風證治(十三)
- 急驚風(十四)
- 慢驚風(十五)
- 大驚卒恐(十六)
- 驚啼(十七)
- 發搐(十八)
- 夜啼(十九)
- 發熱(二十)
- 外感發熱治法(二十一)
- 外感發熱弗藥可愈(二十二)
- 諸熱辯證(二十三)
- 內熱證(二十四)
- 小兒上論列方(二十五)
卷之四十一謨集小兒則(下)
卷之四十二謨集痘疹詮
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詮\痘瘡(上)
- 總論(一)
- 初辯痘證(二)
- 論脈(三)
- 形色情性(四)
- 日期(五)
- 五臟證(六)
- 分氣血(七)
- 辯虛質寒熱(八)
- 部位吉凶(九)
- 痘形痘色吉凶(十)
- 吉證(十一)
- 凶證(十二)
- 怪痘形證(十三)
- 死證日數歌(十四)
- 發熱三朝辯吉凶(十五)
- 報痘三朝辯吉凶(十六)
- 起發三朝辯吉凶(十七)
- 灌膿三朝辯吉凶(十八)
- 結靨三朝辯吉凶(十九)
- 落痂後辯吉凶(二十)
- 痘瘡上論列方(二十一)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痘瘡(中)
- 總論治法(二十二共十九條)
- 熱證論治(二十三共十一條)
- 發熱三朝治款(二十四)
- 報痘三朝治款(二十五)
- 起發三朝治款(二十六)
- 灌膿三朝治款(二十七)
- 結靨三朝治款(二十八)
- 靨後落痂治款(二十九)
- 痘後餘毒發熱(三十)
- 禁忌(三十一)
- 出不快(三十二)
- 陷伏(三十三)
- 癢抓破(三十四)
- 作痛(三十五)
- 頭面腫(三十六)
- 痘疔黑陷(三十七)
- 飲食(三十八)
- 咽喉口齒(三十九)
- 痘瘡中論列方(四十)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痘瘡(下)
- 總論吐瀉(四十一)
- 嘔吐(四十二)
- 泄瀉(四十三)
- 寒戰切牙(四十四)
- 煩躁(四十五)
- 喘急(四十六)
- 聲音(四十七)
- 驚搐(四十八)
- 昏睡(四十九)
- 腰痛(五十)
- 腹痛(五十一)
- 腹脹(五十二)
- 厥逆(五十三)
- 發渴(五十四)
- 失血(五十五)
- 發泡(五十六)
- 潰爛(五十七)
- 多汗(五十八)
- 夾疹(五十九)
- 夾斑(六十)
- 晝夜啼哭(六十一)
- 大小便閉(六十二)
- 目證(六十三)
- 痘癰痘毒(六十四)
- 疳蝕瘡(六十五)
- 痘藥正品(六十六)
- 痘家藥忌(六十七)
- 痘瘡下論列方(六十八)
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外科鈐(上)
- 經義(一)
- 脈候(二)
- 論證(三)
- 善惡順逆(四)
- 虛實(五)
- 淺深辯(六)
- 總論治法(七)
- 敗毒(八)
- 托里(九)
- 論汗下(十)
- 論灸法(十一)
- 膿針辯(十二)
- 論針法(十三)
- 用針勿忌?神(十四)
- 圍藥(十五)
- 腐肉(十六)
- 舍時從證(十七)
- 陽氣脫陷(十八)
- 溫補按則(十九)
- 定痛(二十)
- 生肌收口(附成漏證二十一)
- 用香散藥(二十二)
- 槐花酒(二十三)
- 忍冬酒(二十四)
- 腫瘍(二十五)
- 腫瘍不足(二十六)
- 潰瘍(二十七)
- 潰瘍有餘(二十八)
- 潰瘍作痛(二十九)
- 潰瘍發熱(附惡寒三十)
- 發熱煩躁(三十一)
- 作嘔(三十二)
- 作渴(三十三)
- 瀉痢(三十四)
- 大便秘結(三十五)
- 小便淋澀不利(三十六)
- 發痙(三十七)
- 無寐(三十八)
- 瘡瘍出血(三十九)
- 戒忌調護(四十)
- 陰陽證變(四十一)
- 論列方(外科上)
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外科鈐(下)
- 發背(四十二)
- 腦疽(四十三)
- 耳瘡(四十四)
- 鬢疽(四十五)
- 腮(四十六)
- 瘰(四十七)
- 疔瘡(四十八)
- 時毒(四十九)
- 肺癰肺痿(五十)
- 乳癰乳岩(五十一,婦人門亦有乳證當互察之)
- 胃脘癰(五十二)
- 腹癰(五十三)
- 腸癰(五十四)
- 附骨疽(五十五)
- 臀癰(五十六)
- 流註(五十七)
- 鶴膝風(五十八)
- 多骨疽(五十九)
- 下疳瘡(六十)
- 便毒(六十一)
- 楊梅瘡(六十二)
- 囊癰(六十三)
- 懸癰(六十四)
- 脫疽(六十五)
- 腳發(六十六)
- 足跟瘡(六十七)
- 腎藏風瘡(六十八)
- ?瘡(六十九)
- 天泡瘡(七十)
- 赤白游風(七十一)
- 翻花瘡(七十二)
- 痔漏(七十三,附臟毒下血按)
- 跌打損傷(七十四)
- 杖瘡(七十五)
- 破傷風(七十六)
- 類破傷風(七十七)
- 斑疹丹毒(七十八)
- 瘤贅(七十九)
- 疣(八十)
- 論列方(外科下)
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
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
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陣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卷之五十二圖集古方八陣
- 以下總列共一十三卷
- 古方總目(附古方條序)
卷之五十三圖集古方八陣
卷之五十四書集古方八陣
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陣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陣
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陣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陣
卷之五十九宙集古方八陣
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陣\因陣
卷之六十一長集婦人規古方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