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陰心包經

經絡運行時間:19:00-21:00

經絡屬性::五行:相火 陰陽:厥陰

經絡對應::表裡對應:手少陽三焦經。 臟腑別通對應:足陽明胃經。同名對應:足厥陰肝經

相關臟腑或器官:心包、心臟、三焦

最後更新日:2022-10-09

手厥陰心包經的基本介紹

https://static.cloudtcm.com/acupoint/PC-meridian.jpg

手厥陰心包經是手三陰經之一,屬陰,運行時間是晚上7:00-9:00。

所以心包經有病的人,通常會在這個時候症狀會特別明顯,例如心悸、胸悶、氣短、胸痛等。

比較特殊的是,心包經在《黃帝內經》成書之前是沒有的,心包經與心經的功能有相似之處,都與心臟有關,但也有區別。

心包經主要負責保護心臟,調節心臟的跳動,而心經主要負責心臟的血液循環。

此外,心包經還與情緒有關,心包經有病的人,通常會表現出抑鬱、焦慮、恐懼等情緒。

我們分析心包經的症狀,必須區分以下三個方向來辨證:

1.本經路線與聯繫臟器

心包經循行於人體手臂內側,沿途會經過中指、手心、下臂、上臂、腋窩等部位。因此,當心包經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這些部位出現疼痛等症狀。例如,中指痛、手心痛、下臂上臂內側痛、腋窩痛等,都可能是心包經異常所致。

2 .主要影響臟腑的病候

心包經主要影響的是心包絡,而心包絡是包裹心臟的外膜,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因此,心包經異常時,就會直接影響心臟,導致心臟病、冠心病、胸口痛等心血管系統疾病。

《靈樞.經脈》提到:「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

《靈樞.經脈》中記載了心包經的主要病候,包括:

  • 心中熱
  • 前臂和肘彎掣強拘急
  • 腋窩部腫脹
  • 胸中滿悶
  • 心跳不寧
  • 面赤
  • 眼睛昏黃
  • 喜笑不休

心包經主要影響的是心包絡,依照中醫基礎理論,心包絡是包在心臟的外膜,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如果心包絡異常,也同樣會有心血管系統的問題,例如:心臟病,冠心病,胸口痛。心包絡異常會直接影響心臟,因此心包絡異常的症狀與心經差異不大,可以參考手少陰心經的症狀。

心包經異常時會出現下列病症:心中熱、前臂和肘彎掣強拘急、腋窩部腫脹、胸中滿悶、心跳不寧、面赤、眼睛昏黃,喜笑下止。心包經的穴道主治有關「脈」(心主血脈)方面所發生的病症,例如:心胸煩悶,心痛,掌心發熱。

3.相互影響的經絡與臟腑病候

心包經與心經直接相連,因此心包經異常時,也會影響心經,導致心悸、胸悶、氣短、胸痛等症狀。

此外,心包經與三焦經互為表裡關係,三焦經主管人體的氣機運行,因此心包經異常時,也可透過平衡三焦經來加以改善。例如,心包經異常導致胸悶、氣短時,可透過按摩三焦經的穴位來改善症狀。

心包經與胃經互為臟腑別通關係,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而心包主包絡心臟,因此胃部許多異常症狀,可以透過平衡心包經來加以改善。例如,胃痛、嘔吐、噁心等症狀,可透過按摩心包經的穴位來改善。

心包經與肝經互為同名(厥陰經)關係,因此心包經異常也會有肝經相關的症狀,例如,頭痛、目眩、口苦、咽干等症狀。

現代人需要按摩心包經

現代人由於工作壓力大,很容易在胸中的「膻中穴」產生瘀阻現象,造成憂鬱的傾向。膻中穴是心包經的募穴,是心包經氣血匯聚之處,因此按摩心包經確實是現代人很需要的一種養生法。

本經常見的疼痛

本經的常見症狀或疾病

手厥陰心包經的9個穴道清單

手厥陰心包經的影片介紹

載入中...

手厥陰心包經相關文章資訊

本經常見之歸經中草藥單方

本經常見之歸經食物

本經常見之歸經中藥方劑

手厥陰心包經的良導絡研究

  • 【良導絡實症】 相關部位:心臟,肋間,血管。實症抑制點:大陵穴。主要生理症狀:上膊病,心臟病,眼下充血,胸脅脹氣又苦悶,腋下腫或痛。

  • 【良導絡虛症】 相關部位:心臟,肋間,血管。虛症興奮點:中衝穴。主要生理症狀:心悸,胸部苦悶,感覺掌心熱,言語障礙。

相關經脈、別絡與絡脈

手厥陰心包經經脈

《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

手厥陰心包經經脈,起於胸中的心包膜.在此接納足少陰腎經的經氣。從心包分布於心,從心包下行穿過橫隔到腹腔中,分別分布於上焦、中焦、下焦組織。

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主幹線:從心包循胸脅,從腋下3寸處脾大絡前穿出,上行到腋下轉向臂內,沿上臂內側肱二頭肌下行至肘關節屈面正中,繼續下行經尺骨、橈骨之間,到腕關節正中,從此經掌心,直上中指的掌面,達中指頂端。

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分支:在掌中分出一支,行無名指的掌面尺側到指端,在此銜接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經氣相溝通。

手厥陰心包經絡脈

《靈樞.經脈》:「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于兩筋之間,別走少陽,循經以上系于心包,絡心系」

手厥陰心包經的絡脈,起於腕關節後 2寸掌長肌和橈側屈腕肌腱之間的手厥陰心包經「內關穴」。

只分出一支,沿手厥陰心包經上行入胸中,分布於心包和心臟上大血管–「心系」,構成了手厥陰心包經的並聯線路,加強了手厥陰心包經的氣血運輸功能。

手厥陰心包經的絡脈,沒有直接與其表裡經手少陽三焦經相通的第一支線路。

手厥陰心包經別絡

《靈樞.經別》:「手心主之正,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此為五合也。」

手厥陰心包經別絡從腋下手厥陰心包經分出,沿手厥陰心包經行走,入胸中,分支分布於上焦,下行穿過橫膈到腹腔,分布於中焦和下焦。

其主幹線從心包上行沿氣管兩側到喉嚨,在此斜行至乳突的下方與其表裡的手少陽三焦經相銜接,構成了「六合」中的「第五合」。

皮部與經筋(肌肉筋膜)

《靈樞.經筋》:「手心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臂。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痺也。」

手厥陰經筋,起於中指掌面,上行經掌心至腕關節,與手太陰經筋並行而上,結於肘關節屈面(相關肌肉:骨間掌側肌、屈指淺深肌腱、掌長肌、尺側屈腕肌等)。

沿上臂內側上行,結於腋下(相關肌肉:肱肌內側部分、肱二頭肌的短頭、喙肱肌等),從腋下分布於前後胸肋部分(相關肌肉:前鋸肌、胸大肌、背闊肌等)。

其主支人腋內,散於胸中,結於膈下(相關肌肉:肋間內肌、肋下肌、膈肌等)。手厥陰經筋病候:本經受風、濕、寒邪氣侵犯後,肘關節因肌肉痙攣而不能正常運動;絡脈氣虛時,頸部強硬。

經筋的時令病候:陰曆十月為孟冬,氣候為兩陰交盡,手厥陰經易發生經氣不暢或閉塞,出現沿手厥陰經分布區肌肉痙攣,牽引前後胸部疼痛.腹內牽引膈脘緊張而痛。

治療:可以用火針在壓痛點快速進針,針刺次數以見效為止。

手厥陰心包經的相關典籍

  • 《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 《靈樞.經脈》: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靈樞.經筋》:手心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臂。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痺也。
  • 《靈樞.經脈》:「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于兩筋之間,別走少陽,循經以上系于心包,絡心系」
  • 《靈樞.經別》:手心主之正,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此為五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