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陰肝經

經絡運行時間:01:00-03:00

經絡屬性::五行: 陰陽:厥陰

經絡對應::表裡對應:足少陽膽經。 臟腑別通對應:手陽明大腸經。同名對應:手厥陰心包經

相關臟腑或器官:頭頂、肝臟、膽、胃、肺臟、喉嚨、鼻咽腔、眼睛、嘴唇內、陰部器官

最後更新日:2022-10-09

足厥陰肝經的基本介紹

https://static.cloudtcm.com/acupoint/LV-meridian.jpg

足厥陰肝經是屬於陰經,運行時間是清晨1:00-3:00。所以肝經有病的人,通常會在深夜的時候發病。例如,夜間咳嗽特別嚴重,這通常就是肝經的問題。我們分析肝經的症狀,必須區分以下三個方向來辨證:

1.本經路線與聯繫臟器

就是肝經所走過的路線,會影響相關的臟腑或是器官。從肝經循行路線看來,大腳趾痛,腳內側痛,小腿大腿內側痛,陰部痛,下腹痛,胸痛,脅肋痛,腰痛,就是在循行路線上,治療肝經異常所造成的痛證就是以這個為辨證基礎。

肝經還聯繫絡膽,並與肺、胃、咽喉、眼、外陰等有聯繫,因此也會影響這些臟器的運作,尤其是肝經會影響眼睛與生殖器官,必須注意。

2. 主要影響臟腑的病候

肝經主要影響的臟腑是肝臟,依照中醫基礎理論,肝臟如果異常,全身的疏泄都會有問題,主要會表現在胸部的症狀,例如胸痛,肋痛,乳房疾病等等。

肝臟也影響血的運行,因此肝臟有問題會有痛經,閉經,頭暈或是手腳麻木的現象。

肝臟促進脾胃運化,因此主要影響消化系統,肝臟運化功能不佳,會有消化不良,胃酸等症狀出現。

肝臟調暢情志,因此如果肝臟異常的人容易生氣或是鬱悶。肝開竅於眼睛,肝有問題的人眼睛容易酸痛。

肝主筋,因此肝有問題的人,全身容易有酸痛麻木現象。肝之華在爪,許多指甲有異常的人肝臟都有問題。

《靈樞.經脈》提到:「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

肝經異常時會出以下病症:腰痛得無法前俯後仰、男人可出現小腸疝氣、婦女人可出現小腹部腫脹,嚴重的則咽喉乾,面灰塵,脫了血色。

肝經異常時會出現以下症狀:

  • 胸部症狀:胸痛、肋痛、乳房疾病、胸悶、心悸、氣短等。
  • 消化系統症狀: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胃痛、腹脹、腹瀉、便秘等。
  • 情緒症狀:易怒、煩躁、抑鬱、焦慮等。
  • 其他症狀:頭暈、頭痛、目眩、目赤、耳鳴、耳聾、失眠、多夢、遺精、疝氣、夜間遺尿、小便困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

3. 相互影響的經絡與臟腑病候

肝經與膽經互為表裡關係,因此肝經異常也會有膽經的病變。例如,肝經氣滯的人,容易出現口苦、口乾、胸悶、脅痛等症狀,而膽經氣滯的人,也容易出現口苦、口乾、胸悶、脅痛等症狀。

肝經與大腸經互為臟腑別通關係,因此從肝經上也可以找出改善大腸經疼痛的反射穴道。例如,大腸經合穴足三里,在足陽明胃經上,但也可以在足厥陰肝經上的太衝穴找到。

肝經與心包經互為同名(厥陰經)關係,因此肝經異常的人,也容易出現心包經相關的症狀。例如,肝經氣滯的人,容易出現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而心包經氣滯的人,也容易出現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

肝經與膽經的運行時間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這段時間是肝膽排毒的最佳時間。因此,在這個時間段內,最好是睡覺,讓肝膽能夠充分休息和排毒。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往往不利於肝膽的健康。例如,許多人喜歡在晚上11點至凌晨3點看電視、上網、滑手機、讀書、打電話、聽音樂等,這些活動會影響肝膽的休息和排毒,從而導致肝膽功能下降,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本經常見的疼痛

本經的常見症狀或疾病

足厥陰肝經的14個穴道清單

足厥陰肝經的影片介紹

載入中...

足厥陰肝經相關文章資訊

本經常見之歸經中草藥單方

本經常見之歸經食物

本經常見之歸經中藥方劑

足厥陰肝經的良導絡研究

  • 【良導絡實症】 相關部位:眼,肌肉,肋間,生殖器,精神。實症抑制點:行間穴。主要生理症狀:眩暈,眼病,生殖器病,胸部苦悶,精神不佳,腰痛,失眠,易怒,身體時熱時退。

  • 【良導絡虛症】 相關部位:眼,肌肉,肋間,生殖器,精神。虛症興奮點:曲泉穴。主要生理症狀:胃有膨脹感,立久即暈,性慾減退,小便頻繁,視力減退,手腳無力,容易疲倦。

相關經脈、別絡與絡脈

足厥陰肝經經脈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

足厥陰肝經經脈起於足大趾甲內側後緣,在此接納足少陽膽經之氣。從叢毛起上行於足背,經內踝前方,沿脛骨內緣上行至內踝上8寸處,交叉到足太陰脾經後面。

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

向上經膝關節內側和股內側正中,入陰毛中,分支分布於外生殖器,在生殖器兩側上行,入於腹中,左右兩支會合(曲骨穴為任脈、足厥陰之會),上行經過胃,再分布於肝和膽。

「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由肝分出兩支:一支穿過橫隔分布於肺,一支穿過橫隔分布於胸腔脅肋區.並穿過胸腔分布於乳頭 。

其主幹線從胸腔上行,沿食道經咽喉,穿過篩骨到達眼球的後方,分布於眼球後通往腦的脈絡–「目系」。在眼球後方分出兩支:第一支從眼球後上行出前額,斜行至頭頂與督脈相會合而人腦(督脈由巔入絡腦)。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裏,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第二支從眼球後下行穿過上額骨,向下斜行分布於口唇。根據十二經經氣的循環,足厥陰肝經分布到肝臟的經脈,應有主要的分支分布於中焦,在中焦與手太陰肺經相銜接,與手太陰肺經經氣相溝通。

足厥陰肝經絡脈

《靈樞.經脈》: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五寸,別走少陽;其別者,經脛上睪,結於莖。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取之所別也。

足厥陰肝經的絡脈起於內踝上5寸處,足厥陰肝經的「蠡溝穴」,分出兩支:

  • 第一支穿過脛腓骨之間,與其表裡經足少陽膽經相銜接,組成表裡經經氣互相交流的通路。
  • 第二支沿脛骨上行至陰毛處,男子分佈於睪丸和陰莖,女子分布於外陰,為分布於外生殖器的主要絡脈。

足厥陰肝經別絡

《靈樞.經別》:「足厥陰之正,別跗上,上至毛際,合於少陽,與別俱行,此為二合也。」

足厥陰肝經的別絡,從足背足厥陰肝經分出,沿肝經上行至陰毛處。在此有一分支,與足少陽膽經相銜接。其主幹線沿足少陽膽經的別絡向外側斜行至十一肋端(章門穴),再沿季肋向內斜行,在第七肋季人腹中(期門穴),分布於肝和膽。

上穿橫隔貫串心臟,從心臟穿出沿食道至咽喉。由此上行經過下頜,分支分布於面頰部。

主線上行至眼外角,入眼球後,分布於通往腦的脈絡–「目系」,在眼外角分支,與足少陽膽經相銜接,構成「六合」中的「第二合」。

足厥陰肝經的別絡是唯一起於足的別絡,在陰毛處與表裡經的足少陽膽經相銜接,組成了表裡經經氣相互交流的第二通道。在眼外角又與表裡的足少陽膽經相銜接,成為表裡經經氣相、互交流的第三通路,由此組成與足少陽膽經的並聯線路。

皮部與經筋(肌肉筋膜)

《靈樞.經筋》: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指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季秋痺也。

足厥陰經筋,起於大趾之上,沿第一蹠骨行於足背,結於內踝之前(相關肌肉:趾長伸肌腱、姆短伸肌及肌腱)。以內踝沿脛骨內側上行,結於膝關節之下(相關肌肉:脛骨前肌和腓肌上段)。

從內踝向上沿股內側,結於會陰部恥骨(相關肌肉:股薄肌、恥骨肌、內收肌等),在此聯絡各經筋。

足厥陰經筋病候:本經受風、濕、寒邪氣侵犯後,會出現肌肉鬆弛而發生疝氣病;氣實過盛時、陰莖筋易勃起;氣虛不足時,則陽萎。

經筋的時令病侯:陰曆九月為季秋.氣候為兩陰交盡,足厥陰經易發生經氣不暢或閉寒,出現足大趾至內踝區疼痛,股內肌痙攣而痛,陰莖不能勃起,這是經氣傷於內而引起的。如果傷於寒,睪丸和陰莖則內縮;傷於熱時,則陰莖挺起不易收。

在治療時應當用通行水臟來清理肝木不暢之氣。肌肉痙攣的病還是用火針在壓痛點快速針刺,刺針次數以見效為止。

足厥陰肝經的相關典籍

  •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裏,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 《靈樞.經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為此諸病,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靈樞.經筋》: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指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季秋痺也。
  • 《靈樞.經別》:足厥陰之正,別跗上,上至毛際,合於少陽,與別俱行,此為二合也。
  • 《靈樞.經脈》: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五寸,別走少陽;其別者,經脛上睪,結於莖。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取之所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