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的中藥清單(2023年更新)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9-18

關於祛風除濕

凡以祛除風寒濕邪、解除痹痛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祛風濕藥。本類藥物大多味苦、辛,性溫,人肝、脾、腎經。辛能祛風,苦能燥濕,溫以散寒,故具有祛風散寒除濕的功效,部分藥還能舒筋活絡、止痛、強筋骨。

祛風濕藥主要用治痹病(肢節痹病),痹病是指風寒濕熱等外邪入侵,閉塞肢體經絡關節,導致氣血不通、經絡痹阻,引起肌肉、關節、筋骨發生疼痛、酸楚、麻木、重著、灼熱、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這類疾病類似於現代醫學的風濕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性關節炎以及坐骨神經痛等。肢體關節肌肉疼痛是痹病共有的證候特徵,根據病邪的偏勝在臨床上其證候又各有特點,故痹病又分為行痹、痛痹、著痹、熱痹、尪痹、骨痹等,分述如下:

  • 行痹者,風邪偏勝,其痛游走不定,惡風寒
  • 痛痹者,寒邪偏勝,痛劇,遇寒甚,得熱緩
  • 著痹者,濕邪偏勝,重著而痛,活動不靈,肌膚麻木
  • 熱痹者,熱邪偏勝,肢體關節灼痛紅腫。以上常指現代醫學的風濕性關節炎。
  • 尪痹,是以小關節疼痛腫大,僵硬變形,屈伸不利為特點,常指類風濕性關節炎。
  • 骨痹者是由於年老骨失滋養,表現骨關節退行性變而致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常指骨性關節病(退行性骨關節病)。

祛風濕藥根據其藥性及功效特點,可分為「祛風濕散寒藥」、「祛風濕清熱藥」及「祛風濕強筋骨藥」,這裡列出祛風除濕藥物幾種如下:

關於祛風除濕的10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1. 艾葉

艾葉

艾葉性味辛、苦、溫。主治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

艾葉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中醫認為,濕疹是由於風濕熱邪侵襲肌膚所致,艾葉的祛風除濕作用可以幫助祛除體內的風濕熱邪,緩解濕疹的症狀。 此外,艾葉還有溫經止痛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濕疹引起的疼痛和瘙癢。 艾葉炭、枯礬、黃柏等中藥材組合使用,可以增強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濕疹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2. 防風

防風

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防風,中藥瑰寶,祛風除濕,勝濕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配伍羌活、桂枝、薑黃,蠲痹湯奏效。破傷風證,防風亦能一展身手。中醫理論,風為百病之長,防風祛風除濕,退散病邪,緩解疼痛。


3. 茯苓

茯苓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茯苓之祛風除濕功能,古文中稱「茯苓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具有祛風除濕、潤燥利水之功」。茯苓含茯苓酸、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氣、寧心安神之效。茯苓可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


4. 海螵蛸

海螵蛸

海螵蛸性鹹、澀、微溫。主治除濕、制酸、止血、斂瘡。治胃痛吞酸、吐、衄、嘔血、便血、崩漏帶下、血枯經閉、腹痛症瘕、虛瘧瀉痢、陰蝕爛瘡。

海螵蛸辛寒涼,疏風通絡,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其性寒涼,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其味辛,能疏散風熱,促進氣血流通;其質輕,能利尿除濕,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故海螵蛸適用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中風偏癱,口眼歪斜,瘡瘍腫毒,小便不利等症。


5. 蔥白

蔥白

蔥白性味辛、溫。主治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殺蟲。用於感冒頭痛、鼻塞、小便不利、癰癤腫毒、陰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瘡癰腫痛、蟲積腹痛等症。

蔥白,味辛、性溫,可散風寒、除濕邪,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惡寒、咳嗽、關節痠痛、風濕痹痛等症狀。蔥白含有揮發油、硫化物、維生素C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抵抗病菌和病毒感染。


6. 狗脊

狗脊

狗脊性苦、甘、溫。主治風濕痹痛、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尿頻、遺尿、白帶過多。外敷金瘡止血、補肝腎、補肝腎利關節。

狗脊具有祛風除濕、補肝腎、利關節之功效。用於風寒濕痹、足膝關節疼痛,可配伍川烏、萆薢等祛風除濕之品;亦可用於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尿頻、遺尿、白帶過多等症。


7. 黃精

黃精

性甘、平。主治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 治虛損寒熱、肺癆咳血、病後體虛食少、筋骨軟弱、風濕疼痛、風癩癬疾。

黃精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利尿消腫、緩解炎症等功效。其入肺經,能祛除風寒濕邪,緩解風濕性疾病、關節炎等病症;入脾經,能健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使風濕之邪不易入侵;入腎經,能補腎益精,強健筋骨,從而增強人體抗風濕的能力。


8. 蒼耳子

蒼耳子

蒼耳子性味苦、甘、辛、溫、小毒。主治散風、通竅。有很好的收縮鼻黏膜的作用。通竅止痛散風除濕用於鼻淵頭痛、風寒頭痛。

蒼耳子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蒼耳子甙、蒼耳子酸、蒼耳子苷等,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症、舒緩肌肉、活化筋骨等方式,治療風濕痹證、四肢拘攣等症狀。本品單用或與秦艽、蠶砂、萆區等藥同用,泡酒服,如史國公藥酒,可治風濕痹痛。此外,蒼耳子還可與地膚子、白鮮皮、白蒺藜等藥同用,治療風疹瘙癢。研末,用大風子油為丸,可治疥癬麻風,皆取散風除濕的作用。


9. 藿香

藿香

藿香性味辛、性微溫。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藿香,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祛風除濕,解暑和胃的功效。 治暑濕證及濕溫證初起。既能化濕,又可解表。治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而致惡寒發熱,頭痛脘悶,嘔惡吐瀉者,配紫蘇、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氣散。若濕溫病初起,濕熱並重者,多與黃芩、滑石、茵陳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10. 黑血藤

黑血藤

黑血藤性苦、澀、涼。主要功效補血活血、清肺潤燥、通經活絡。主貧血、有經不調、肺熱燥咳、咳血、腰膝酸痛、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癱瘓


關於祛風除濕的50種中藥清單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關於祛風除濕的20種食物清單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