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笈

白笈

BAI JI

  • 英文名稱: Rhizoma Bletillae Striatae Bletilla Rhizome
  • 別名:利知子,連及草,地螺絲,一兜棕,白烏兒頭,甘根,冰球子,白芨,白根,君球子,白及,白鳥兒頭,白雞兒,臼根,羊角七,皸口藥,君求子,千年棕,白給
  • 藥品來源: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的塊莖。8~11月採挖,除去殘莖、鬚根,洗凈泥土,經蒸煮至內面無白心,然後撞去粗皮,再曬乾或烘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台灣, 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潮濕,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04-04

白笈的傳統功效


1. 止血

白及具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功效,主治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等。實驗證實,白及可促進血小板聚集,外用對實質性器官(肝、脾)、肌肉出血止血效果頗佳。其止血機制可能與抑制纖維蛋白溶解及增強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有關。白及能升高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等,有利於血栓的形成。

2. 活血化瘀

白笈,中藥名品,具有活血化瘀之效。活血化瘀者,乃促進血行,消除瘀阻之謂也。白笈之活血化瘀功能,乃因其能滋養肝腎,補血止血,兼具疏通經絡、消散瘀血、活化氣血之功。是以,白笈常被用於治療經期不調、痛經、瘀血等症狀。

3. 化腐生肌

白笈味苦辛、氣寒,能消散血熱之癰腫;性粘多脂,能療敗疽之死肌;苦辛之品,又能殺蟲,故能除白癬、疥蟲。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也。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

白笈的現代功效


1. 預防腫瘤或抗癌

《本草綱目》言:「白及,能消腫疽,截邪氣,瀉毒殺蟲。」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白笈具有預防腫瘤或抗癌的作用。白及注射液可抑制DAB誘導的大鼠肝癌細胞生長,並保護正常肝細胞免受損傷。白及多糖成分對多種腫瘤細胞均有抑制作用。

2. 抗菌、抗病毒

白笈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在古文中已有記載。其乙醇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及人型結核桿菌、奧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從白笈中提取的聯苄類、雙氫菲類化合物,對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齲齒有關的突變鏈球菌、白色念珠菌及須發癬菌也有抑制作用。

3. 抗潰瘍作用

白笈之抗潰瘍作用:

白笈多糖具有保護胃黏膜之功效,可對抗實驗性胃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白笈還能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胃黏膜保護劑PG,可以抗消化道潰瘍。

白笈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研末,每次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塗。

白笈的炮製


除去殘莖、鬚根,洗淨泥土,經蒸煮至內面無白心,然後撞去粗皮,再曬乾或烘乾或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晾至濕度適宜,切片,乾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外感及內熱壅盛者禁服。
  • 外感咳血,肺癰初起及肺胃有實熱者忌服。
  • 《本草經集註》:紫石英為之使。惡理石。畏李核,杏人。
  • 《蜀本草》:反烏頭。
  • 《本草經疏》:癰疽已潰,不宜同苦寒藥服。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
  • 脾胃虛弱、便溏者應慎用。
  • 有出血傾向、低血壓、腎功能不全等症狀者不宜使用。

白笈相關的方劑


白笈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腫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胃腸出血背部膿瘡乾眼症肛門裂咳血胃腸脹氣牙齦出血肩頸痠痛吐血大便出血肺結核咳嗽痢疾肝癌肛門出血胃潰瘍

白笈含有的化學成分


澱粉(Starch), 葡萄糖(glucose), 揮發油 (volatileoil), 粘液質(mucilag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