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垂盆草
中藥名稱:垂盆草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CHUI PEN CAO
英文名稱:
其他名稱:狗牙齒、半枝蓮、三葉佛甲草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dum sarmentosum Bunge[S.sheareri S.Moore]採收和儲藏:四季可採,曬乾或鮮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脾胃虛寒者慎服。
主治功效: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濕熱黃疸;淋病;瀉痢;肺癰;腸癰;瘡癤腫毒;蛇蟲咬傷;水火燙傷;咽喉腫痛;口腔潰瘍及濕疹;帶狀皰疹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15-30g;鮮品50-10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搽;或取汁外塗;或煎水濕敷。
外觀:
垂盆草 多年生肉質草本。全株無毛。根纖維狀,不育莖匍匐,長 10-25cm,接近地面的節處易生根。葉常為3片輪生;葉片倒披針形全長圓形,長1.5-2.5cm,寬3-7mm,先端近急尖,基部下延,狹而有距,全緣。聚傘花序,項生,有3-5分枝,花小,無梗;萼片5裂,寬披針形,不等長,長3.5-5mm;花瓣5,黃色,披針形至長圓形,長5-8mm;雄蕊10,2輪,比花瓣短;鱗片5,楔狀四方形,先端稍微凹;心皮5,長圓形,略叉開,長5-6mm。蓇葖果,內有多數細小的種子。種子卵圓形,表面有細小的乳頭狀突起。花期5-7月,果期7-8月。
栽培:
喜陰濕環境,較耐寒,適宜肥沃的砂質壤上栽培。栽培技術 用分株、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北方於春季4-5月,挖出全林,分株後按行株距30cm×15cm栽種,每穴l-2株。扦插繁殖:截取健壯枝條,扦插於苗床中,經常保持床上濕潤。L0d左右即葉生根,成活率90 %以上。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注意松土除草,為了預防高溫季節日照過強,可適當間作白鳳仙、決明子、望江南或其他中草藥遮蔭。
炮製:
除去泥沙雜質,乾品切段。
化學成分:
全草含有消旋甲基異石榴皮鹼(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氧異石榴皮鹼(dihydroisopelletierine),3-甲酸-1,4-二羥基二氫吡喃(3-formyl-1,4-dihydroxy-dihydropyran),N-甲基-2β-羥丙基哌啶(N-methyl-2β-hydroxypropyl-piperidine),垂盆草甙(sarmentos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和氨基酸及葡萄糖、果糖和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
狀態:
- 乾燥全草稍捲縮。根細短,莖纖細,棕綠色,長4-8cm,直徑1-2mm,莖上有10余個稍向外凸的褐色環狀節,節上有的殘留不定根,先端有時帶花;質地較韌或脆,斷面中心淡黃色。葉片級縮,易破碎並脫落,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至矩圓形,棕綠色,長1.5cm,寬0.4cm。花序聚傘狀;小花黃白色。氣微,味微苦。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類長方形細胞,外壁增厚。皮層約為莖的2/3,內外側l-2列細胞的壁呈連珠狀增厚,非木化。維管束外韌型。髓部三角形,細胞壁厚,非木化,有明顯的孔溝,胞腔狹小。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