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鴟頭
中藥名稱:鴟頭
拼音名稱:CHI TOU
英文名稱: Sparrow Hawk Head
其他名稱:鸚頭(《唐本草》)
古籍來源:
《名醫別錄》陶弘景:鴟,即俗呼為老鴟者,一名鳶。又有雕、鶚,並相似而大。 雖不限雌雄,恐雄者為勝。今鴟頭酒用之,當微炙,不用蠹蟲者。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鷹科動物白尾鷂的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cus cyaneus cyaneus (Linnaeus)
主治功效:
- 祛風;定驚。主頭風;目眩;癇疾
服用方法:
內服:1-3枚,炙或燒存性,入丸、散。
外觀:
白尾鷂,體長約48cm。嘴黑,基部帶藍;蠟膜綠黃。虹膜黃色。上體包括兩翅的表面大都藍灰色;額、頭頂青灰色,後頭綴以褐色,羽基的白色也常展露於外;耳羽下後方以至於額的羽毛蓬松而稍捲曲,略成臉盆狀;外側6枚初級飛羽黑色,先端具灰色羽緣,羽基白色;尾上覆羽純白,中央1對尾羽與背同色,次2對亦灰而具灰橫斑,外側尾羽大都白色,亦雜以灰暗橫斑。胸與頭同,但色較淡;脅、腹、尾下覆羽和覆腿羽純白。腳與趾均黃,爪黑。雌鳥上體大都暗褐;下體棕黃,而雜以棕褐色縱紋。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別錄》:主頭風眩顛倒,癇疾。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